地盤意外令人痛心 應做好安全計劃預案兼做足合規檢查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建築工作存在一定危險性,近期本港發生不少工業意外,引致的嚴重致命事故,有工友不幸喪命,令社會對地盤安全的關注再次提升。本港未來基建工程需求有增無減,包括不少大型鐵路、建屋及醫院等建設計劃,而在工人人口老化情況下,加上缺乏新人入行,預料相對未來事故發生機率會有所增加。要減少意外發生,必需從業界處理好安全計劃及做足要求規格檢查等著手,建構出良好安全管理文化,同時政府亦應加強針對在這方面的執法,為地盤從業員締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早前本港多區地盤發生大大小小工業意外,部分更涉及施工中的各類形工程項目,令大眾憂慮到工地的安全計劃或系統等也許出現漏洞,亦可能涉及人為因素。本港工程量持續增加,當局曾預計未來的每年工程量可能達至3,000億元,但工人人口老化加上人手短缺下,即使引入外勞,外來工人或未能太快能熟習本港工作環境,引起外界對工地安全的關注。

根據統計,現時全球每年平均都有約十分之一的工人在工地受傷,比率之高不容忽視,屬全球性問題。筆者亦留意到有報道指鄰近新加坡近數月已發生四宗不同地盤死亡事故。事實上,一般地盤均有設計不同安全計劃,但即使已做足風險預案,若無足夠監管及合規檢查等,有再嚴謹的安全計劃亦無補於事。

有研究指出建築事故因果影響有四個相互關聯的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第一是工人行為、能力、溝通、健康和可能做到的監督;接著是工地現場條件和佈局、工作安排和管理;第三是建築材料適用性、可用性和其應用條件;最後是建築裝置裝備的適用性、可用性和狀況。這些原因除了受到工程管理和設計上因素影響外,風險管理及安全文化和意識等亦影響意外發生。因此,工人培訓十分重要,特別是對適當裝備運用的警覺性。舉例說,在工作崗位轉換時,工人往往尚未做好適當安全措施下已展開工作,特別容易「出事」,即使只疏忽了十數秒,若發生嚴重意外已足以致命。

工地環境複雜,涉及不同承建商或分判商,各公司的安全文化也許略有不同。如俗稱「大判」的主承建商可能相對在安全要求方面較高,但其聘用的「二判」或「三判」的安全措施未必可全面配合,即使有安全檢查,部分監工亦未必可能完全到位。更甚是,即使有專業人員簽下文件以確認程序做妥,亦可能未有完成整個安全檢查。不少事故發生亦基於所謂理所當然「以為」安全措施已做足,實際上並非如此。因此,由「大判」統領「註冊工程專業人士」,或由獨立公司作監管亦是十分重要一環。

業界亦有特別為建造工友提供的安全訓練課程。

工地安全措施亦需與時並進,若政策上有所更新,工地規例亦應隨著,以確保工人盡快獲得足夠保障。而即使現時已有工人註冊制度,因並非全面強制性,部分在行內具相當經驗的年長工人未必會進行註冊,但人手短缺下仍能獲聘用;而年紀較大的工人體力始終較年輕工人遜色,難免會增加發生意外的機率。

以往一個工程項目的成功,往往以時間及成本作為標準,如講究工程能否在預定時間及成本內完成,但工程期間始終有不少不可預測的原因而𨒂誤,有時為「趕工」追回時間,工人的安全問題或被忽略。筆者認為除了時間及成本,工業安全亦應納入項目成功條件之中。

意外發生固然令人婉惜,但同時亦見到有不少承建商及發展商已自主設立更到位的地盤監控措施,並設安全小組定期巡查地盤並需作出報告,確保將發現的安全問題能得到及時處理,並要求地盤安全主任更嚴格監督安全相關執行的事宜,並透過獨立安全審計,評估安全效能,加強各人的安全意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安全文化及管理的生態圈。

進入密閉空間其中所需的一部分個人安全裝備。

同時,為減少工業事故發生,政府除了應考慮加大力度執法,或提升所需「專業人士註冊制度」的要求,加深專業人士及工程師的參與度等,筆者認為亦應改善工友工作環境,包括將工具重量減輕、把部分工序機械化、科技化或以組裝合成模組化建造,減少在地盤作業的風險。不少科技亦能提供高效地盤管理,如以智能方法實時追踪工友及身體狀況和建築設備等方位,亦要改善工地「惡習」,如需嚴格禁止工地人員在地盤內抽煙等。為鼓勵更多人遵守規則,承建商亦可考慮加以獎勵代替罰則,令工友更願意「守規矩」,有助減少不幸事故發生。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