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飯不歡者危機?】白米金屬鎘含量擬放寬一倍 吃多少超標?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食物中含重金屬可引起不同健康問題,例如中毒或致癌。政府擬修訂本港規管標準,但部分修訂非但沒有收緊,反而放寬。其中港人主要糧食白米中鎘含量,由每公斤含0.1毫克鎘,放寬至0.2毫克,高出1倍。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主席黃碧雲質疑,貿易凌駕食物安全做法不可接受,「進步的標準當然要跟,倒退標準為什麼要跟隨?」
若以新規管標準,無飯不歡人士要留意,倘每日吃3.5碗,攝取的鎘金屬可能已超標。

食安中心建議放寬白米含重金屬鎘上限,鎘含量標準最高為每公斤0.2毫克,與內地看齊。(資料圖片)

鎘是天然存在於環境的金屬,而在工業上例如電鍍、生產顏料等都會用到。研究顯示,慢性鎘中毒會影響腎臟,破壞腎小管功能,引致出現蛋白尿、糖尿病、氨基酸尿等病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訂出,鎘可容忍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是每月不多於25微克。以一個60公斤成年人計算,每月不多於1.5毫克。以一碗飯大約有70克米、鎘含量達上限每公斤0.2毫克計算,即一碗飯含0.014毫克鎘,一個月食107碗飯以上有機會超標,即一日食3.5碗飯已超標。

吃魚類亦可攝取鎘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強調,米並非人類攝入鎘唯一來源,因此不能單以米計算鎘攝入量,亦不能假設所有進口米,鎘含量都達每公斤0.2毫克。但他認為,有關放寬與公眾期望有落差,在食物安全角度,標準愈嚴緊愈好,但他估計每公斤米0.2毫克鎘標準,不會構成重大健康風險。

食安中心在2002年曾統計,結果顯示「魚類以外的海產」是人類從食物攝取鎘的主要來源,佔33%;其次是「榖類和榖類食品」,佔27%。

黃碧雲質疑,當局以貿易凌駕食物安全做法不可接受。(資料圖片)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本港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食物中重金屬上限,亦要與國際接軌,因此提出有關修訂。國際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對精米(包括白米)標準,是每公斤不多於0.4毫克。但由於港人食米比較多,攝取過量的風險較高,因此標準比國際標準高。政府最新建議將標準訂於每公斤不多於0.2毫克,標準與歐盟、韓國、中國內地相同。

黃碧雲質疑,當局以貿易凌駕食物安全做法不可接受,「進步的標準當然要跟,倒退標準為什麼要跟隨?」她指,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是全世界標準,包括第三世界國家,香港不應盲目跟隨,她表明,支持修訂中收緊標準部分,包括鉛監管,但堅決反對有關放寬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