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界憂課程臃腫上堂淪講書 蔡若蓮:視乎老師有無備課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小學常識科將於25/26學年落實分拆人文科和科學科,兩科的課時佔比共14%,較原先常識科多3個百分點,學界憂慮課程內容臃腫,變相上堂淪為「講書」多。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上出席電台節目時指,自己曾經做過老師,「會唔會變做講書,其實好睇有無備課。」她續指,如老師消化了相關內容,則可以按照對學生的能力去引導學習,又指會考慮小一、小二「不測不考」的意見。

人文科大幅加入國民教育元素,小三要初步認識國安法,有聲音憂慮會令學生「死記硬背」。她強調,希望學校可以用多元有趣方法教導,強調「死記硬背係最唔理想方法。」她指出,希望課程可以連繫學生的生活,如透過考測或者專題學習方法認識相關歷史及知識。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強調,局方希望學校可以用多元有趣方法教導,強調「死記硬背係最唔理想方法。」(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大增國民教育部份 蔡若蓮:死記硬背最唔理想

政府下學年試行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當中人文科方面較以往常識科加強國民教育部分,三年級學生要初步認識 《香港國安法》、駐港解放軍與香港防務。

有聲音擔心要學習相關知識會容易變成「死記硬背」,蔡若蓮強調「死記硬背係最唔理想方法」,希望學校可以用多元有趣方法教導學生,連繫學生的生活,如透過到歷史博物館考測或者專題學習認識歷史及知識,「化被動為主動,與其人哋話比你聽,不如帶住自己問題同思考去尋找同體驗」

可考慮小一小二人文科不測不考

教育局早前稱正考慮小一和小二科學科不設筆試,至於人文科方面則未有提及,她指,希望兩個學科以活潑和多元的方法教學,學習成果不一定以紙筆呈現,可透過老師對學生的觀察,掌握學生是否理解,不一定要用試卷試才知道。

小學人文科設有六個學習範疇「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和「世界與我」。(資料圖片)

常識科老師大多文科出身 蔡若蓮:提供專業培訓 睇多啲足夠應付

兩科分拆後人文科和科學科共佔14%課時,較以往只佔11%的常識科多,較原先增多的課時,會從「彈性課時」中調配。學界憂慮課程內容程臃腫,最終淪為「講書」多。蔡若蓮則指,自己曾經做過老師,「會唔會變做講書,其實好睇有無備課。」她續指,如老師消化了相關內容,則可以按照學生的能力去引導學習,又鼓勵學校可以共同備課。

任教常識科的小學老師大多是文科出身,能否足夠應付未來的科學科,她表示,小學與中學師資要求不同,如老師具備數理科學背景固然較好,但即使沒有,教育局亦會為老師提供15小時或30小時的培訓,長遠亦會提供不同專題培訓課程,以裝備老師有更多科普知識,相信「老師睇多啲,應該係足夠應付,知識層面係教得到」。她亦鼓勵,學校可以聘用數理背景專科畢業的人士,即使沒有老師資格都可以請入職先才做教學培訓。

今次常識科改革由構思到落實只花兩年時間,學界指,有別過往至少有三年時間準備,希望教育局推遲一年才試行新課程。蔡若蓮表示,課程是持續優化,「唔係寫低咗就十年後都係咁」,加上人文科中有九成的内容源自常識科,故不認爲拖延一年試行有助學界備課,建議學校善用試行的一年時間,觀摩其他學校的做法,加速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