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不應妄自菲薄 投入創科發展亦可另創新出路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本港經濟近年吹起陣陣不景氣風潮,社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甚至有批評指本港在多個方面,包括整體財政情況及營商環境等已大不如前。其實社會狀況不斷轉變,時勢亦有高有低,在低迷時應多想想自身各樣的優點強項,例如在工程或創科業界亦有力求創新的一群。不少年輕創業者即使在早前疫情肆虐的艱難環境下仍勇於投入推展新科研項目,以正面態度去面對方方面面的挑戰,成功獲得外界認同,其努力不懈的精神實在值得學習及讚賞。

本港社會近年蘊釀一些負面情緒,更有個別批評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已大不如前,較不少內地城市遜色,但筆者認為港人不應妄自菲薄,在環境較差的時候更應發掘拓展自身長處與優勢,為長遠發展做好準備。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疫情時,有醫院及安老服務場所臨時建成帳篷式隔離病床防疫。

筆者近年接觸不少年輕工程或創科業界人士,即使本港早年於創科方面的投資或整體社會支援仍待加強,他們仍勇於投身創科行業,更成功打出一片天。筆者期望藉一連兩篇文章略作介紹,分享他們的創業成功例子,讓更多有意創業的年輕人士可借鏡。其實本港亦不應只局限於金融業或服務業等發展,在創科方面亦有不少發展空間。現亦喜見當局加大力度投放資源於推動創科,從早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所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可見一斑,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制訂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Cathy 的創科硏究已轉化成產品應用於物管行業。

回想疫情期間被特區政府委任為餐飲處所換氣量或空氣淨化設備工作小組主席的筆者,當時與不同專家研究有何方法可以將空氣中的病毒或不潔物有效地去除,而團隊曾接觸不少市面上的相關產品,都未必能完全對付空氣中的病毒或污染物等。筆者曾有機會接觸到一位於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化學系博士生詹嘉慧(Cathy Jim),她和其團隊研發的空氣淨化設備正正在早前疫情期間派上用場。

其所屬的公司是間落戶在科學園的初創,當時輾轉認識她所研究空氣淨化產品,筆者起初對其產品亦只存觀望態度,但想不到她的產品不但有能力將空氣中的污染物阻隔,甚至連最難處理的氣味亦能成功去除。

以往一般空氣清新儀器多以活性碳去吸走氣味,但效率並不夠高,用上一段時間仍經常會有殘餘氣味。筆者仔細研究 Cathy 的產品後,發現它的特別之處是,它主要使用的科技是有氧聚解反應層的納米管道,其功能是當空氣中的污染物通過管道時會被分解,之後管道恢復𣈱通而持續運作,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將會被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換句話說即是已把空氣中的不潔物除去。

此技術除了用於空氣潔淨機產品,亦有案例是使用在臨時隔離病床的快速及簡便建造上。有醫院及安老服務場在應對疫情時,可適時借助技術建成帳篷式隔離病床,避免可能令病毒流出病房外造成感染,而以此技術裝置在糞渠管道去潔淨排氣,能為市民大眾健康帶來保障。下文筆者將會再分享兩個創業故事,望可供年輕創業者作借鏡。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