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馬會撥款逾7.9億推8支援措施 擬設預防自殺預警機制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近年本港有情緒需要人士的數字有上升趨勢,涵蓋各年齡層人士。香港賽馬會今日( 23日)宣布,透過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超過7.9億港元支持8項措施,包括賽馬會現有的「平行心間計劃」、「樂齡同行計劃」,並打算與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建立「預防自殺預警機制」,協助學校等團體加強預防自殺行為等,預計有超過15.4萬名市民、由青少年至長者都可受惠。

香港賽馬會董事黃嘉純(吳美松攝)

馬會捐7.9億支援青少年至長者精神健康 料15.4萬人受惠

馬會董事黃嘉純今日(23日)在「馬會全方位支援市民精神健康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應對社會上面對的精神健康挑戰,馬會透過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超過7.9億港元支持8項措施,預計有超過15.4萬名市民,由青少年至長者都可受惠。包括目前已推行的「平行心間計劃」、「Open噏」、「樂齡同行計劃」及「心導遊」;未來擬建立「預防自殺預警機制」,協助學校和其他團體加強預防自殺行為。

另外,措施又包括會就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全港性評估,招募青少年參與一項以社區為本的縱向研究;額外支援社會服務單位,由9間非政府組織推出計劃為學生、家長和專業人士提供服務;還有為小學生社交情緒教育,讓他們接受社交和情緒管理培訓,為教師及家長提供能力提升訓練。

有份出席發布會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分享時,指本港每6名青少年便有一人有情緒問題,故應在每一個場所設立一個支援平台,而不是並將有情緒問題人士推向一個特定場所,例如醫院,要「All settings all people」,做到全方位全民接納精神健康。

至於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關則輝認為,青少年自殺是一個危機,他認為青少年情緒健康「痛點」在於他們未有機會學習精神管理、標籤及污名化令他們不敢求助、坊間服務單一及碎片化,亦欠缺「青少年為本」。關則輝說,去標籤化才可令有需要的青少年建立安全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令他們了解和管理情緒,如刷牙梳洗一樣。

(左起)李國棟、林正財、關則輝(吳美松攝)

其實馬會一向關注港人精神健康問題,現年20多歲、已從事金融行業半年的Cyrus就是有關計劃「Open噏」及「平行心間」的個案之一,他在會上分享透露在英國讀大學一年級時遇上疫情,趁暑假前回來香港遙距學習。其間,他備受學業及實習壓力,開始「少咗講嘢」及情緒低落,更有嚴重失眠。

他上網尋求改善失眠的方法時,發現了「Open噏」計劃,其後獲轉介至「平行心間」,在社工協助下花了一年時間改善情緒及失眠問題。Cyrus表示,過去從未有尋求社工協助的想法,認為年青人普遍抗拒傳統方法,若服務提供者以「做朋友」的方式與個案相處,效果會更好。

73歲的黃伯伯是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參加者,他數年前由內地來港,缺乏社區支援加上在疫情時確診,導致他原本開朗的性格變得憂愁,感到抑鬱更曾有輕生念頭。同住的女兒發現他的狀況後,主動帶黃伯伯尋求社工協助,黃伯伯形容自己得到協助後「肥咗」、「大力咗」及「開心咗」。

Cyrus及黃伯伯分別獲「平行心間」和「樂齡同行計劃」協助。(吳美松攝)
黃伯伯表示形容自己得到協助後「肥咗」、「大力咗」及「開心咗」。(吳美松攝)
社工Peter在Cyrus回英國後仍有在線上會面跟進,為時半年之久。(吳美松攝)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