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論|金融老本不可恃 社會憂慮非無因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支柱。為了重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勢,政府上周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無疑是向全世界宣傳香港重新開放的一件盛事。碰巧本港股市亦自周初開始顯著反彈,一切好像否極泰來,展示香港正逐步疫後復常。但香港金融的發展前景仍然受到中美角力等陰霾所影響,就好像峰會結束之後,不少人對成效仍表示質疑,認為香港金融優勢已失,也的確是部分香港人的心底話。

一個城市的金融市場地位,不能只看片面因素。發展金融業的四大重心分別是市場、資金流動性、監管以及人才。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門戶,底子仍然很強壯,擁有連接內地與國際這個龐大的市場。近年,中國積極開放金融市場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都以香港作為連接世界的橋頭堡。香港是眾多內地企業上市的首選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清算中心,內地亦在香港發行國債,還有證監會亦正研究在香港設立國債期貨交易市場。近日外交部計劃在香港設立國際調解院,負責訴訟與仲裁日漸增外的跨國糾紛。雖然這與金融市場沒有直接關係,但足可見香港有很多來自內地的獨特優待,是其他城市無法勝於香港之處。

特首李家超在金融峰會開幕時致辭。

此外,香港作為資金自由港的信譽和基建良好,銀行體系及港元的聯繫匯率都健康穩固。中央多次重申「一國兩制」的延續性,可見香港的流動性優勢將來也不會消失,國際資金可充份信任在港自由出入。而且,香港的金融業監管制度經營多年已相當完善,在保障金融系統安全的同時亦不會對金融產品限制過多,加上稅率在全球範圍內亦算有競爭力,這些香港一直有的優勢其實都未曾消失。至於人才方面,香港近年流失的確嚴重,金融發展局行政總裁區景麟曾提及2021年金發局人才流失高逾五成。不過隨着香港漸漸對外開關,以及未來發展潛力仍在,人才流失並非不可解決的問題。

然而,中美角力大環境中短期內難有改變,香港可能淪為美國打擊中國的痛點。沒有人能保證未來美國不會為了對抗中國而對香港推出更多經濟制裁或是投資限制,甚至有可能動用到類似於對俄羅斯所施展的極端手段,包括禁止以美元交易又或是踢出SWIFT交易系統等。但這樣也會賭上美元的信譽,而且從美國現時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成效,可以推測美國不會想跟中國全面撕裂。這就是全球金融高度融合的結果,是我們不能不認清的事實。

內地經濟為香港帶來的優勢不會輕易改變。

香港金融業應有新發展方向

這樣說不是否定政治風險的存在。亦正因為此,政府更須認清香港金融發展的隱憂,並積極改善。今年7月時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指出,嚴格的防疫限制帶來的策略性影響深遠,並阻礙本港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當其他地方不斷進步及拓展市場,香港僅聚焦在融資業務,資本市場規模會縮小。香港金融市場策略狹窄欠拓展的問題,其實不全然由於疫情所影響,而是近年過度依賴內地資金和幫助。善用內地資金和幫助絕對正確,但官員應該明白香港的使命是作為溝通內地與國際資金的橋樑,而不是當個長不大、依賴內地幫的「巨嬰」。若然只懂得消費香港的天然優勢,放棄更有效地利用及發揮好優勢之處,與時並進地擴大金融業的發展,香港金融業只會故步自封,淪為「食老本」行業。

過度消費香港的天然優勢,亦是發展新金融業務和產品的一大桎梏。以往決策者曾經不思進取,扼殺了新興模式的發展時間。2013年因拒絕「同股不同權」,令阿里巴巴要到美國上市。2016年區塊鏈技術興起,但金管局監管過嚴,被批評為不利金融科技發展,到上周一(10月31日)當局才發表《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提出積極發展虛擬資產金融服務。

香港金融業的發展要有所突破,便要超越既有的安全網,做到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內地的金融發展雖然比香港起步遲,但向來強調金融須為實體經濟服務,並深化金融業的改革開放。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便在「二十大」記者會上強調,中國會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及數字金融,以此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發展金融不只是創造交易額

中央特別指名這四個領域的金融發展,並非只是單純因為交易熱度,能創造更多的交易額並為金融業賺得大錢,更因為這些領域對實體經濟帶來貢獻,是具有社會價值的金融服務。為政者不應被金融業即交易發達的既有觀念所束縛,也不要被資本的利益領着鼻子走,而是該思考如何利用資本發展好實體經濟。上面提到的普惠金融便是一個例子,金融不只是投資炒賣,也應該做到便民,幫助金融服務更好地到達普羅民姓的身上。例如說普及電子支付以及發展數碼港元作為日常交易的替代品,可以減低日常交易成本,但香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指,國際及本地金融界對峰會的熱烈反應令人深受鼓舞。

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是幫助綠色和科技產業籌集資金、加速這些方面的研究和進度。前者的目的是盡快建設低碳社會、加速碳中和,對全球未來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後者則幫助科技企業成長,鼓勵以科技提升生產力、突破生產模式、創造新的需求,對實體經濟也有實際的意義。而數字金融則是幫助這些金融發展的媒介和助力,未來任何形式的新金融都必須借助金融科技(FinTech)的幫助,與數字金融離不開關係。上面提及的區塊鏈及數碼數貨,也離不開新的數字技術。

新加坡今年9月便推出了《金融服務業產業轉型藍圖2025》,提倡金融基建數位化、綠色金融、培養人才等重點。新加坡與香港的金融業環境很不相同,也不是零和競爭。我們要做的絕不是以別人為假想敵,跟着別人的步伐來走,而是認清香港金融轉型的方向,積極踏出新一步。現在社會仍未看到政府的轉型藍圖,憂慮以至嘲諷並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