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聖地】西營盤小店 專攻紋身、油頭 主動出擊賣Indie文化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當國際潔膚品牌都以女紋身師為廣告模特兒大肆宣傳,你便知道紋身這項小眾玩意已經逐漸主流化。但紋身除可作為一項個人statement外,如混合其他潮人元素還可以是什麼模樣?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Alfred(右二)主理的Black Cat Club Barbershop,主打的可不是任何一種產品/服務,而是當中的整體體驗。(吳煒豪攝)

「我曾經和一些獨立品牌的負責人交流,見到他們設計產量少但品質高的產品,又請外籍模特兒拍攝宣傳照,揼本推廣,但換來的巿場反應是:『吓?你要我用600元買這件無人認識的衫?我不如用800元買一件有牌子的衫啦!』,令該獨立品牌很洩氣。那我就會問,這些買東西要別人認同的人是不是你想要的族群呢?如果不是,就ignore他們吧!」入行5年,以美式Old School及Black Word等風格為人熟悉的紋身師Alfred如此說。

香港人時常羨慕鄰近的台灣文化氣息興盛,政府積極推動文化產業,更有「誠品」輸出,令港人一度對書店、茶座、咖啡室滿有幻想,期待商場會有一個文藝與商業並存的喘息空間。雖然誠品「移植」至本港後似乎有少許變化,售賣台式飲品和生活商品的比例較高,但總算是個成功的文化icon。至於近年興起的紋身風,又會否令香港的「indie嘢」碰撞出新玩法?

Alfred去年尾就開始為他的紋身店注入新元素,以紋身、油頭、「Quality Goods」三者作招徠,打造一站式的indie世界「Black Cat Club Barbershop」,讓各界型男紋完身可飛個髮再買潮物,誠如他們的理念所言:All cats are cool。

「『Black Cat Club』不是特別標榜紋身或油頭,這裏賣的是一個整體文化,一項體驗。你紋完身,可以嘗試剪個油頭,過程中我們會介紹油頭文化,給予衣着配襯建議;而喜歡紋身的朋友,當然也很大機會喜歡street style的產品,三件事互相帶動,我們希望顧客離開時不是只帶走一件產物。」Alfred一錘定音。

在香港,紋身、油頭、街牌儘管都較偏向是「男人嘢」,卻甚少「三位一體」共冶一爐,所以「撈得埋」,全因Alfred清楚自己要拿下一個怎樣的巿場。「以我自己為例,我很少買大路品牌,我反而會欣賞一些小品牌的設計理念或創新而願意付出高一點的價錢去購買。綜觀身邊做創意行業的朋友,我發現這個族群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我target的受眾,所以我在開店前已確認這件事有得做,接下來要思考的是怎樣做。」

+3

「怎樣做」來到實際層面,便成了紋身、油頭及文化周邊商品,店內的「Quality Goods」有街牌T-shirt、海報、獨立artist(也包括Alfred自己)的畫作,有真跡也有印刷版本。擔心潮物太貴?印刷海報100元有交易,大熱的hand spinner指尖陀螺也只是大約200元,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限量」。

「香港賣藝術小眾產品的店舖不多,這裏是有空間可為的。我們的定位是『indie』,所以忠於定位這裏的一切都是limited:要買設計參考書你可以去Page One,但要找一些獨立插畫師的限量畫冊,這裏便可找到,雖然數量不多,但賣得很快。我認為文化藝術和商業是可以做到平衡的,如果我每次要等客人再想紋身或理髮才前來光顧,生意就很有限;經營小店,必需懂得創造一些誘因,讓客人對我們保持好奇,就算不紋身也有藉口前來看有什麼新鮮事,這樣才能締造更多可能性。」

香港人買衫褲鞋襪多,買畫倒不常有。店內作品有artist的真跡也有印刷版本,價格數百至數千不等。

經營文化小店,產品再精,服務再獨特,畢竟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抱着「有麝自然香」的心態,恐怕交租交到清袋都未必有人可憐。要型得起又要站得住腳,除了左腦精,也要右腦靈。「Black Cat Club」早前就和街牌Publish合作,將紋身設計變成T-shirt圖案,以另一個方式接觸更廣受眾,未來亦計劃會為餐廳做popup紋身主題,從「等客到」變成主動出擊。

回到港人不願花錢在小眾品牌的基調上,Alfred有自己的生意哲學:「在香港做小品牌一定要接觸到高消費和有品味要求的族群,但這群人很挑剔、很難服侍,因為他們『識嘢』,不會輕易花錢在你身上。所以你要問,這個族群是否足夠支持自己的生意?其次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又是否夠水準賺到這班客?若然做不到水準,變成『興乜賣乜』,店舖失去重心,只會是短視賺一浸就無。」一句到尾,生意也好,紋身也好,拒絕跟風,個性鮮明就是Alfred的宗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