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小滿香港勁濕熱? 中醫師:貪涼飲冷易出濕疹、香港腳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21日為廿四節氣中第8個節氣「小滿」,到底小滿的含義為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滿是否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小滿是廿四節氣中的第8個節氣,每年5月21日或22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60°,此時正是小滿。

事實上,小滿之名有兩種含意,其一與麥類等夏天成熟的農作物有關。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在此時節,中國北方的農作物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農諺中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說法。與此同時,南方會踏入雨水增多的時節,民間亦有「小滿小滿,江河漸滿」的說法。

在小滿時節,麥類等農作物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新華社)

與立夏時節南北地區氣溫差異大有所不同,當經過小滿時節後,全國各地都會漸漸進入夏季,南北溫差會進一步收窄,降水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廿四節氣中只有小滿,並無「大滿」,因為半個月後麥類等農作物已成熟,彼時就要開鐮收割,因此該節氣叫「芒種」,民間亦有「小滿不滿,芒種開鐮」的諺語。

小滿時節有祭三神、祈蠶等民間習俗。在古時,水車車水排灌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大事,因此古人會祭三神,包括水車、牛車和絲車,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傳說中,水車車神是一條白龍,因此古人會於水車上放上魚肉、香燭等物品拜祭,並供上一杯清水,祭拜時將水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的意思。

中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則以蠶絲為主,養蠶尤其在江浙一帶極為興盛,惟養蠶既辛苦又漫長,蠶絲得來不易。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古人在農曆四月放蠶時節會舉行「祈蠶節」,祭祀蠶神。

小滿時節後,氣溫會明顯升高,雨量相對增多。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在小滿時節,香港氣溫介乎19.1°C至30.3°C,其中以2018年的氣溫紀錄最高,達34.7°C;相對濕度最高可達97%,降雨最多有138.6毫米雨量。

徐澤昌提醒,市民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脾胃的負擔。(資料圖片;龔嘉盛攝)

小滿時節氣溫升高,香港氣候更又濕又熱。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醒,雖然天氣愈來愈熱,但此時也不應貪涼飲冷,以免脾胃受損,令濕邪積聚體內,否則容易出現濕疹、風濕痛、泄瀉、香港腳等。

同時,市民在飲食上應少吃濃味、肥膩辛辣的食物,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平和體質的人士可多吃冬瓜、薏仁、赤小豆、山藥等。在食療方面,徐澤昌建議可飲用冬瓜薏米排骨湯,有助清熱解暑、健脾袪濕。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冬瓜600g、生熟薏米各15g、乾淮山30g、瘦排骨半斤,蜜棗2粒

製法:

1. 冬瓜連皮去核,切塊備用。

2. 瘦排骨洗淨汆水,備用。

3. 生熟薏米、乾淮山及蜜棗洗淨。

4. 加入水及材料於煲內,先大火煮滾10分鐘,然後轉用細火煲約1.5小時,即可飲用,可放少許鹽調味。

使用注意:體質虛寒者及孕婦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