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省|從唐宮夜宴到洛神水賦 河南如何擺脫土味掘出歷史底蘊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一千八百年前,曹植寫下傳世名篇《洛神賦》;一千八百年後,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節目的一段水下舞蹈,將飛天與洛神、古典文化與現代舞美藝術意象結合,完美再現《洛神賦》中洛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絕世容姿和飄逸神采。
而在《洛神水賦》(原名《祈》)舞蹈爆紅之前,展現大唐盛世風韻的《唐宮夜宴》舞蹈節目和「元宵奇妙夜」同樣驚艷全國。河南衛視這些中國風舞蹈在引發現象級討論的同時,也不斷刷新大眾對河南印象,並提醒大家,這個長久以來被標籤為「土氣」的農業大省,也是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中原文化大省。

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的水下舞蹈節目《洛神水賦》。

河南四大古都:洛陽「神都」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獨佔四個,西邊的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東邊的開封是八朝古都,北邊的安陽是七朝古都,中間的鄭州則是五朝古都。

儘管鄭州如今是河南的省會中心,但在省內這四個古都中,「神都」洛陽因建都最早、朝代最多而名氣更大。西接關中盆地,東連華北平原,洛陽自古就被稱為「天下之中」。若只看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從洛陽出發,北通幽、燕,西接秦、隴,東達海、岱,南至江淮,距離大致相等。因此就地理位置而言,洛陽適宜作國都,可以居中而攝天下。

「臨黃河而知中國,臨河洛而知華夏。」網民讚嘆在《洛神水賦》看到的「神仙」,就是傳說中守護洛河(又稱「洛水」)的女神「宓妃」。洛陽地處洛水之北,水之北謂「陽」,故稱洛陽。洛水是黃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因此這一帶也稱為「河洛地區」。史學考證知,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

2月24日,河南元宵晚會實景錄製地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景區進行元宵節活動彩排。(視覺中國)

如今,河南洛陽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陝西西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但其實早在隋唐時期,洛陽和長安(今西安)已形成最早意義上的「都市圈」。在唐代,長安被看作是政治中心,溝通南北水系的洛陽則因處於隋唐大運河中心,成為當時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河南衛視「元宵奇妙夜」節目中,「唐宮小姐姐」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洛陽應天門參加「上元燈會」,正正就呈現了大唐盛世的華美景象。

推薦閱讀:河南《唐宮夜宴》全國驚豔爆紅 地方衛視憑甚麼打敗央視春晚

+14

中國考古發現之最

有人說,中國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河南。至2021年,河南近31年來入選全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達49項,高居全國之首。基於此,河南也有古蹟文物大省之稱,並見證中國近代考古學從誕生到成長、發展到壯大的全過程。

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從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考古發現河南都有。澠池仰韶文化遺址、偃師二里頭夏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安陽殷墟、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龍門石窟等,也都是河南的重要遺存。

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延伸閱讀:由地下到海底 從四個遺址看中國考古學的重要時刻

+10

其實在《唐宮夜宴》舞蹈受追捧之前,洛陽去年就憑藉「考古盲盒」上過熱搜,消費者只要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慢慢掃去浮塵,就能挖出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鑒、銀牌等「微縮文物」,猶如化身考古學家,親身參與及了解考古挖掘過程。這款文創產品一上線就成了「網紅」,5天網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也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

「挖寶」之外,其關鍵意義還在於「正經補史」。一次次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一脈相承至今,五千年文明賡續綿延沒有中斷,也主要是在中原地區沒有中斷。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河南保留了歷史與文化的完整鏈條和基因譜系。

延伸閱讀:河南人口大省|從「偷井蓋」到文化之都 擺脫妖魔化現實問題待解

+3

華人尋根問祖必到河南?

「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一說來自福建民間,海外華人四大姓氏均源自中原,也就是河南這個根親文化大省。

其實,中華姓氏的發端就在河南。相傳伏羲統一九大部落,中華姓氏由此產生。《中華姓氏大典》中記載4820個姓氏中,1834個起源於河南,佔姓氏總數近四成,其所包含的人口則佔現今漢族總人口約85%。當今300個大姓中,171個根在河南;依人口數量多少排列的100個大姓中,78個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華人在河南的尋根熱潮此起彼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許多歷史風流人物也誕生於河南,包括謀聖姜太公、道聖老子、德聖蘧伯玉、墨聖墨子、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字聖許慎、詩聖杜甫、文聖韓愈、律聖朱載堉等。二十四史記載的5700多位歷史人物中,僅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的河南籍名人達912人,在全國各省市中名列第一。

點擊以下圖輯看哪些歷史人物是來自河南:

+7

從傳統文化尋找「寶藏」

在網紅時代,流量被看作是最大的紅利,也是收視保證。惟河南衛視反其道而行,不請大牌明星,不請流量小生,用別出心裁的國風節目把傳統文化演繹到極致,不僅讓觀眾耳目一新,更能在浮躁的綜藝文化環境中殺出重圍,成功打響名堂成為「頂流」。

這也說明,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本來就是一個極佳的流量IP,也許以往大家都認為傳統文化都只存在於書本和博物館,甚是枯燥乏味,就忽視了眼前這個寶藏素材。用河南春晚總導演陳雷的話來總結最貼切不過,「這些作品喚醒了當代那些『享受未來』的人們內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推崇,更把文物背後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懷和藝術神韻深入社會公眾的心中。」

令人慶幸的是,近年來河南各地正在通過各種創新手段,激活文化遺存活力,逐漸扭轉外界對河南「農、窮、笨、土」的刻板印象,也讓這個中原古都大省重拾文化自信。

延伸閱讀:河南衛視洛神水賦如何保持妝容? 舞者揭採用「三文治」定妝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