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劇《親愛的小孩》太狗血?官媒批販賣焦慮:致年輕人恐婚恐育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日前,內地劇《親愛的小孩》熱播,劇中講述一對已經離異的夫妻,因為女兒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為了拯救女兒兩人再度面對矛盾的家庭關係。劇中有些情節如家婆帶孩子時抽菸、嘉婆拿女主角胎盤給自己兒子補身體等情節被批評太過誇張,但亦有網民認為這些事情取材自真實社會事件,是反映現實。

人民網則撰文批評該電視劇「販賣焦慮」,文中指出,此種做法不僅會招致觀眾反感,還有可能產生極大地社會焦慮感,甚至造成年輕的人恐婚、恐育情緒,加劇家庭矛盾的激化。

人民網提到,儘管生活中因為年代和觀念導致的這類婆媳問題確實存在,如果把各種諸如此類的極端問題堆砌式疊加呈現,不僅會招致觀眾反感,還有可能產生極大地社會焦慮感,甚至造成年輕的人恐婚、恐育情緒,加劇家庭矛盾的激化。

評論指出,「婆婆把兒媳生孩子和母豬生崽比在一起」、「照顧孫女的時候老人在一旁抽煙」、「把20年前兒子用過的尿布給剛出生的孫女用,兒子卻不阻攔,甚至讓妻子多聽婆婆的少聽專家的」這類令人瞠目結舌的狗血劇情頻繁出現在了電視劇中。

文中提問,影視作品需要衝突才能營造有效的藝術效果,「但到底應該如何呈現生活?現實題材作品到底是更現實了,還是在對觀眾『上刑』?」

人民網提到,不排除現實生活中可能真的出現過這類事情,甚至會有更極端的發生過,「但是這些不是普遍現象,不會集中出現在同一個家庭環境裡,更不能代表當前的大眾生活。影視作品把這些個體極端事件集中於一部電視劇的劇情中,會不會適得其反?」

文中指出,為了達到戲劇效果,此類現實題材的影視劇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把現實當中的意外和特例推給觀眾,「以致於不惜讓主角們離婚、失業甚至「強行」喪偶,除了賺取觀眾的眼淚和嘆息以外是否真的能有更深層次的作用?」

評論提到,這種販賣社會焦慮的「狼來了」的做法無異於在藝術創作中殺雞取卵,應該適可而止。「家庭矛盾固然存在,但不會是阻礙美好生活的主要問題,藝術創作者要珍惜觀眾和資源,處理好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關係,才能創造更加優秀的作品。」

對於人民網的評論,有內地網民表態贊同,稱近年的家庭劇主打「現實」卻淪為狗血:但亦有網民批評,人民網此舉只是怕年輕人恐婚恐育,「但不婚不生的人還是不會生」更稱內地劇集若因為不能紀錄寫實,家庭關係的另一面,而只充滿美好,反而是另一種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