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資料館分館落戶蘇州 呼籲制定電影修復行業標準公約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澎湃新聞》報道,3月4日,「互鑑與共融——致敬經典·修復電影論壇」於江蘇蘇州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蘇州市委宣傳部等相關方共同啟動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項目,並呼籲電影修復行業公約。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系列活動將於近期開展,觀眾可與多部經典電影見面,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亦將於年內建成,未來將包括電影衍生品研發中心、電影檔案及文創展示中心等場地,並會開展藝術電影常態化放映、數字修復等系列活動。

(圖 / 澎湃新聞)

據悉,本次論壇共設「互鑑:修復電影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和「共融:影像修復融合與創新」兩個單元,業內外和中外專家學者,以主旨演講和沙龍座談的形式圍繞修復電影的文化效能、理念標準、技術創新融合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在「互鑑:修復電影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單元,來自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節目策劃謝偉烈分享了香港國際電影節修復電影單元的選片標準。首先是很難看到或此前遺失的重要作品,其次是由於各種原因存留版本不完整、現在可觀看的導演原作,再次是曆久常新、剛完成修復不久的經典電影。

《蘇園六紀》4K修復片段與原片對比。(圖 / 資料圖片)

「共融:影像修復融合與創新」單元分為「科技賦能藝術——修復電影的理念與標準」和「經典重煥新生——修復影像的創新開發與應用」兩個沙龍環節。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提出建議,呼籲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制定電影修復行業標准或者公約,包含技術標準和職業倫理準則。

石川表示:「在中國建立一個國際性電影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平台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它可以讓中國在相關領域掌握話語權和定價權。」

康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經典單元策展人杰拉爾德·杜喬松。(圖 / 澎湃新聞)

康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策展人杰拉爾德·杜喬松介紹了康城影展經典單元的選片標準。康城經典單元每年約收到160部報名電影,以及約80部紀錄片,「每年具體數量會有不同,但都會呈現出鮮活的電影發展史,為的是向全球觀眾呈現新修復好的影片。」

(圖 / 澎湃新聞)

談到電影人工修復和AI的關係時,愛奇藝資深算法工程師蔣紫東表示,AI不會取代人工修復,更多是與人工修復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可以拿AI先做一遍初修,解決95%或98%的問題,接下來像透明、半透明划痕,或污漬大片的霉斑、畫面撕裂等較難處理的問題,就會交給人工修復進行逐幀處理。」

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師王崢亦表示,AI目前只算「相對智能」,他稱:「目前利用AI進行電影修復,需要提前進行各種各樣的參數調整,才能讓重新生成的4K影像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