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非遺項目亮相江門開平嘉年華 展示中國第一僑鄉魅力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15日從江門市政府獲悉,即將舉辦的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僑」文化味道濃厚,來自全球的華僑華人將走進江門多個華僑文化展示平台,近距離感受僑都非遺,體驗中國第一僑鄉的魅力。

據介紹,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將於5月16日至18日舉辦,採取「線上+線下」主分結合的辦會方式,線下主會場位於「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市,線上12個分會場設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大會主要內容包括一個主題大會、一次城市推介、三條考察路線、四個平行分會,以及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等。

江門市市長吳曉暉日前介紹,本次大會安排了參觀華僑華人博物館,讓大家追尋華僑足跡、品讀百年僑史。大會還專門選擇在赤坎華僑古鎮舉行華僑華人嘉年華系列活動,通過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鑑灣區美食、江門咖啡茶飲,感受灣區人文魅力,進一步增強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

夜遊僑都賞文化載體

根據目前公布的大會日程,16日晚與會嘉賓將夜遊僑都,參觀遊覽五邑華僑廣場、啟明里、長堤風貌街等地。

記者了解到,2006年落成的五邑華僑廣場,現有中國僑都華僑華人歷史博物館、江門市美術館等設施。相關負責人介紹,五邑華僑廣場是江門市密切聯繫華僑華人、擴大對外開放的陣地,深受海外華僑關注,當年廣場內五邑會展中心(現中國僑都華僑華人歷史博物館)工程總投資約1.2億元,五邑僑胞就捐資2600萬元。

五邑華僑廣場。(羊城晚報)

廣場內的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收藏了4萬多件(套)華僑歷史實物,五邑銀信(僑批)、華僑護照等精品,固定陳列「根在僑鄉」江門華僑華人歷史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是江門市全新文化地標,是江門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僑都賦能」工程及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載體,全方位展示華僑華人重要貢獻及愛國愛鄉精神。

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羊城晚報)

據悉,5月14日至21日,五邑華僑廣場舉辦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暨「僑」見世界文化週活動,上演一場藝術、音樂、鮮花、咖啡等元素兼備的文化週。

而啟明里則是江門市區內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華僑居住區。 1914年,華僑黃黎閣在此首建啟明樓,隨後歸僑陸續在此購地建房,逐漸形成僑房群落。近年來,江門市對啟明里進行活化改造,在保護華僑文化遺產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商業和流行文化的元素。如今,啟明里成為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城市歷史文化傳承展示、城市旅遊休閒消費集聚於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休閒街區。

啟明里。(羊城晚報)

至於憑藉熱播劇《狂飆》取景地而走紅的長堤風貌街,是一個擁有近百年曆史的特色騎樓街區。這裏是江門老商業區和歷史街區,區內建築採用南洋特色的騎樓結構,建築裝飾大量「混搭」中西方元素,具有濃厚的華僑文化特色。

長堤風貌街。(羊城晚報)

華僑古鎮內舉辦僑味嘉年華

大會日程也顯示,17日晚,江門將舉行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江門開平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嘉年華活動將在開平赤坎華僑古鎮舉行。活動期間,赤坎華僑古鎮將展示將在此展示泮村燈會、荷塘紗龍、浮石飄色、醒獅、蔡李佛拳、詠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春節泮村燈會走進赤坎華僑古鎮展示。(羊城晚報)

據悉,開平素有華僑之鄉、碉樓之鄉、建築之鄉、文化藝術之鄉、名廚之鄉美譽。祖籍開平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有103萬多人,分布在90個國家和地區。赤坎華僑古鎮依潭江而建,20世紀初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起「樓」建「市」,先後建起600多座騎樓,綿延3公里,形成百業興旺、商舖林立的繁華商埠。

目前,赤坎古鎮內保存着全國規模最大、界面最連續、保存最完整的僑鄉騎樓建築群。結合江門市「僑都賦能」工程的實施,赤坎華僑古鎮努力打造成集嶺南文化、華僑文化、鄉村文化、休閒文化於一體的展示平台,成為廣東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旅新地標、全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和典型範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鶴山古勞詠春拳。(羊城晚報)

而在嘉年華活動期間展示的多項非遺,也具有濃濃的「僑味」,如醒獅是海外華僑華人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時必備的表演節目;蔡李佛拳、詠春拳等武術更是經由海外華僑華人的努力而發揚光大,為世界所熟知。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