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知識|中國南北方分界線在哪裡?上海人算是北方人嗎?

撰文:當代中國
出版:更新:

人們常把偌大的中國劃分不同的地理區域,而用得最多的概念莫過於「南方」和「北方」,惟這條南北分界線到底在哪裏,很多人卻弄不清楚,連帶對哪裏的人算是北方人,哪裏的是南方人也都搞錯了,才導致有上海人、浙江人等常被當作北方人.......。

網絡文章調侃:出了廣東就是北方?

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也是被公認為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說到「南方」、「北方」的問題,有不少網文提到廣東人把廣東以外的地方都當作「北方」,結果上海人、福建人,甚至海南人都被當成了北方人。

這個南北觀念雖然有調侃意味,也比較極端,但也不是完全無中生有,一些香港人亦可能有類似的「認知」。

除了這「極端」的例子,有更多人會直覺認為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界線是長江,長江以北是北方,以南就是南方。這似乎比較靠譜,但還是不對。

地理學界有共識:南北之分在秦嶺-淮河線

(當代中國製圖)

古往今來,南方和北方有不同定義,但現代中國的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線,學界早有共識,教科書也必會提及,就是地理學家張相文於1908年提出的「秦嶺-淮河線」。

秦嶺是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中貫陝西,東抵河南,東西長約1,600公里,是黃河和長江分水嶺;長約1,100公里淮河則發源於河南省西南部,向東流經安徽、江蘇兩省。

以「秦嶺-淮河線」劃分地理南北,當然不只是它處於南北的正中,而是考慮了兩邊氣候、降雨(雪)量、溫度、農業、植物等分別。

為何北方人多吃麵 南方人多吃飯?

因為糧食作物的原因,北方人傳統以麵食為主食,但隨着農業技術改進,加上運輸發展,這傳統已有一些改變。(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舉例來說,這條線以南降水量較多,屬濕潤區,冬天溫度也較高,基本上不結冰。

又例如「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植被多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則是溫帶落葉闊葉林,這也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指標。

另外,因為氣候環境差異,人們生活也有不同。以糧食作物為例,「秦嶺-淮河線」以北傳統是小麥,以南是水稻,所以北方人多吃麵,南方人多吃飯。

自然地理劃分還有西北和青藏地區

因為氣候等原因,中國南方多為水田,北方多為罕田,故作物種類也有不同。(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大致來說,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江西、上海、湖南、湖北、貴州、重慶、雲南、海南、香港、澳門都屬南方,江蘇、安徽、四川大部份地方也在「秦嶺-淮河線」以南。

北方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和甘肅的部份地區。

當然,南方加上北方還不等於中國的全部,中國自然地理劃分尚有西北和青藏地區兩個區域,但這時後話。

全球暖化會影響分界線指標嗎?

江蘇淮安市當局在古淮河上建起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用紅藍色代表南北,成為當地景點。但有學者認為,氣候、溫度、降水量的改變,是有過度的,所以「秦嶺-淮河線」應該是一個寬闊地帶,而不止是一條線,不能簡單在淮河上「一刀切」。

江蘇淮安市當局在古淮河上建起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用紅藍色代表南北,成為當地景點。(視覺中國/代中國授權)

在弄清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後,大家便會知道哪些是南方人,哪些是北方人,還會知道哪些是西北人,不要再把上海人、浙江人、湖南人、甚至四川人等等都當成北方人了。

最後要一提,有人提出在全球氣候暖化下,「秦嶺—淮河線」這條南北分界線是否有變化?

有學者認為,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這些都要通過多年的降水和溫度指標,以及植被變化幅度來確定;從目前趨勢來看,「秦嶺—淮河線」仍然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當代中國製圖)

延伸閱讀:中國有多大?面積接近整個歐洲!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