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疊滘龍舟文化嘉年華爆紅 香港青年用藝術改造助力疊滘圩出圈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今年端午節,佛山龍舟是無可爭議的「頂流」,而其中「疊滘龍舟」以「銀河唯一的漂移龍舟」爆紅全網。明星組團感受、比賽現場求婚、帥氣房東扒仔等話題長時間佔據各大社交平台的榜單,相關話題在全網超5億閱讀量,疊滘無疑是端午期間的互聯網熱門話題。
在這些熱鬧背後的「主人翁」,有不少在香港工作、學習的青年。每年端午前後,不少在香港工作、讀書的鄉親都會趕回佛山,參與到龍舟活動中。還有一些香港青年選擇留在佛山、留在疊滘,參與到疊滘圩的改造中,本次龍舟文化嘉年華正有他們身影。

疊滘圩入口擺放著着一句當地口口相傳的俗語。(羊城晚報)

與疊滘結緣於兒時

「疊滘」即兩條溪流相疊。據《南海疊滘孔氏家譜》載:「本村水脈(汾江水)分兩溪而入,至祠(疊南孔氏祠)前,兩溪匯聚,故名疊溪,又稱『雙溪』疊水」。”也有人說,疊滘舊時汾江水從九處流入,因而也稱九龍入洞。蜿蜒流淌的流水像腰帶穿過這片土地上,古人出行靠坐船,因而船文化在這裏十分盛行。

「疊滘今年真的太火太火了!」眼前這名正在感嘆的是壹喜趁墟品牌負責人、香港青年冼卓衡,他與他的團隊一起策劃今年桂城疊滘龍舟文化嘉年華,見證着大量的遊人來到村裏。

冼卓衡在香港待了十幾年,在那裏學習生活,等到了高考選擇大學的時刻,冼卓衡選擇到內地上學。 「我選擇回來這邊讀書,畢業後也堅持待在這裏發展。」在他看來香港很好,但佛山的生活氣息令人眷戀。「香港生活節奏快,沒有這種鄉村氛圍、鄉土文化。」冼卓衡認為整個佛山的文化氛圍濃厚,還有十足的歷史內涵等待發掘。

時間回撥到二十多年前,當時5歲的冼卓衡曾跟着爸爸媽媽來到疊滘看龍船。在他的記憶裏,當時的龍船沒有漂移而是在巡遊,一群大人在色彩繽紛、裝扮一新的龍船上興高采烈地歡呼,時不時跟隨節奏一上一下地、不脫離船面地躍動着,用粵語來說就是「摁船」。幾條三十多米的龍舟在河面上蕩起來,一圈一圈的浪花向外蕩漾。

儘管場面看似沒有「漂移」激烈,但卻是人山人海。他坐在爸爸的肩膀上,越過一眾頭頂,看到河面歡騰的場景。水面之上,不少船上的人興盡處甚至還一躍縱身河流裏,引起周圍觀眾的歡呼雀躍。小小的他神情凝重地問父親:「爸爸,他們跳進這水裏不會有事吧!」

「當時的河湧真的十分髒亂差,那黑漆漆的水質給年幼的我留下了巨大的衝擊。」冼卓衡一邊笑着一邊敘述童年回憶。「好在這幾年疊滘河湧變好了,水質愈來愈清澈。這對於開發文旅項目來說是一個利好。」

據了解,他的團隊中還有來自北京、新加坡、毛里求斯的年輕人。儘管各自的相識歸於「緣分使然」,但願意留在佛山並加入這個項目的重要原因就是,被佛山的魅力所吸引。

不過,即便從小與疊滘結緣,這個地方也不是「非它不可」。他細數最初為文旅項目落地時跑過的地方,比如禪城張槎、西樵山。 「如果說文化底蘊,西樵其實是最好的,那裏不僅有一座澳門第一代賭王傅老榕的故居,還有一座百年書院。」

然而,當他走進疊滘圩時,鮮活熱烈的氣息撲面而來,存放着本地人情感寄託的舊建築一幢幢地立在眼前。而逛到河道旁,他彷彿看到那個坐在父親肩膀的自己。思量之下,他最終選擇了這裏。

香港青年冼卓衡。(羊城晚報)

「想做好疊滘圩,紀念我的父親」

疊滘圩,從盧氏宗祠起一直向前,翻過澳邊橋頭,沿途經過順泰大押、雙溪茶樓、立善堂、圖甲會館,最後到達寶鴨池塘邊。短短500多米,積攢了百年商業興盛,最鼎盛的時候這裏接近200家商舖,醫館、布行、客棧等應有盡有。當時文昌沙是佛山鎮往廣州的必經之路,因此鄉民們逐漸聚集先後開設布市和菜市街,每日經過的船隻、來趕集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在經歷漫長的城市變遷後,這裏逐漸破舊、髒亂,許多歷史建築更是變成危樓。

冼卓衡和他的團隊負責疊滘圩改造項目的運營,從2019年接手後,期間經歷波折,最終在2022年9月改造完成。

「改造的過程不僅僅停留在把舊的拆掉,還需要我們融入當地的生活,從村民口中了解這個地方最接地氣的一面。」他幾乎每日都會到疊滘圩,和村民聊天。久而久之,村民也把他們當自己人,每天問「食咗飯未」,隨後便邀請他們到家裏吃飯。

據了解,改造規劃區內保留有大量的當地居民及其民居建築,同時讓當地居民參與設計改造決策,在實現村落更新的過程中也要滿足居民的生活及經營需求,經過溝通協商,群策群力,逐漸完成改造。

在靠近澳邊橋頭的地方,有一幢三層高的民居樓,經過翻新後加裝了燈飾,一到夜晚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這裏被改造成檸檬茶店,節假日遊玩的年輕人人手一杯,平日則是村民「吹水」休閒好去處。

「最近眼睛痛得不行」「阿權那邊的店改造得怎麼樣」「他們家小孩今年高考」……飽飯過後,村民走到檸檬茶店和老闆娘、冼卓衡聊起了家長里短。

聊着聊着,天色漸漸沉寂,整條大街忽地亮了起來。白天隨處可見的國風燈籠,到了晚上變身街燈,澄黃的燈光透着點點暖意。牆壁上「疊滘圩」三個字被互動投影照亮,飛揚着的氣球從一旁掠過,而大街上一朵朵鮮花隨着行人的腳步盛開。

「這是燈光亮化項目,不僅用上大量燈飾,還在幾個地方加入了互動投影,人走過就會有變化。」在進駐初期,大街上幾乎沒有路燈,冼卓衡還開玩笑地和同事說晚上8點別找他過來。現在燈光亮起,不僅本地居民願意多走出家門,工作日的晚上住在周邊的居民也樂於帶着孩子來逛逛。

「做這個文旅開發、文化運營的工作,我的家裏人都很支持我。小時候調皮不讀書,長大了願意沉下心做發掘傳統文化的東西,他們都覺得我『生性』了。」冼卓衡咧開嘴微微一笑,他說,「這裏也是凝結了我和我父親的美好回憶,我希望真的能做出成績,紀念我的父親。」

圖甲會館。(羊城晚報)

優秀傳統文化聯結青年

在這條500多米的街巷,有着眾多舊建築,其中就包括一幢「疊滘僑聯」。疊滘僑鄉眾多,因而每逢端午,港澳乃至海外的鄉親都奔赴家鄉。可以說是,在那幾十條龍船上,隨手一抓也能抓到灣區青年。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年輕人們通過節慶、傳統文化,以打卡、旅遊、「種草」等新形式,相互往來、緊密聯繫。

在冼卓衡看來,無論是非遺文化還是其他歷史文化一定要讓它活起來,吸引年輕人前來了解。 「我們這次龍船文化嘉年華設置了三場展覽,分別在圖甲會館舉行眼看手可動書法展——船承,在雙溪茶樓舊址舉行小滿——氣球展,以及魚躍龍門——出頭日彩燈展。」據了解,展覽加入了剪紙、魚燈、龍船等非遺元素,將這些傳統文化設置成適合打卡拍照的展覽。

他介紹,此次三大展覽價格門檻低,二十多塊的門票約等於一杯奶茶,同時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發散,開展十天已有超過1萬多人次走進展覽。

「我覺得,現在內地和香港青年交往更方便了,佛山這邊的傳統文化也在香港向國外傳播。」冼卓衡介紹,他曾經嘗試過將非遺傳承人饒寶蓮的佛山剪紙融入到T恤裏,在衣服中間的位置掏空後放進剪紙作品再通過現代工藝封存。

他把衣服送到香港門店售賣,結果廣受外國人的好評,定價三千多元的衣服被一掃而空,並且一口氣賣出兩千多件。 「很多外國人很喜歡中國傳統元素,那麼如何將這些內涵發掘出來並以商品向外推出,這就是我們要不斷思考的功課了。」

未來,他希望將疊滘圩打造成「文化樂園」,利用好龍舟名片,策劃灣區龍舟邀請賽,邀請廣州、東莞、香港等地方的龍舟隊親身體驗「彎道漂移」,將展覽、體驗、美食串聯起來,豐富遊客遊玩層次,讓年輕人願意反覆打卡。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