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1300多處文物發掘點 已發掘300餘座戰國早中期墓葬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日,山西一國道改線工程發現1300多處文物發掘點,已發掘300餘座戰國古墓,涉及周、漢、明、清等朝代。

據悉,山西臨汾國道108改線項目工程全線共發現涉及周、漢、明、清等朝代1300多處文物發掘點,出土銅器、陶器、瓷器等各類器物1857件(組)。國道108線襄汾-曲沃-侯馬過境改線工程是山西省重點工程,建設主體為臨汾市人民政府,採用PPP模式建設,全長約67.7公里,採用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大中橋19座、互通7處、收費站1處。

山西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第一的省份,地上地下文物眾多。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建文表示,項目施工前,將考古前置,避開了陶寺、丁村、侯馬晉國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區域。截至目前,在薛莊文物發掘地,已經發掘出300餘座戰國早中期墓葬。

中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第一時間邀請地方文保單位現場踏勘,制定方案,快速打通20餘條發掘進地便道等,切實做到守護歷史文脈。因環境涉鐵交叉點多,面臨交通導改難、徵地拆遷難、協調進地難等問題。其中,設計路線與既有鐵路4次交叉,分別是3次採用轉體T構上跨施工和1次採用下穿施工,是項目施工重難點。

據悉,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減輕山西臨汾南部地區的交通壓力,進一步提升沿線通行能力,對改善沿線城區環境,擴大城市發展空間,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