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以虛構香港史思考當下 藝術家:或許你我都會變成睡覺的人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街上搖曳着七彩旗海,彷彿一片歌舞昇平。但我們的生活真的如此繽紛嗎?新一年的文學季以「虛構的幸福」為題,質疑當下的幸福。展覽「形同虛設:文學視藝再造香港史」正是思考當下和未來的起點,五位藝術家分別就五本本土小說創作立體裝置。如果說小說是重構香港歷史,小說中甚至連香港都不叫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則是再建構這個城市,以現今的目光重塑昔日的小說。
但回首過去的同時,香港文學生活館視藝策展人石俊言和參展藝術家盧樂謙皆發現有些事過去是如此,直至現在也是如此。時光飛逝,我們的出路到底是什麼?文學與視覺藝術,過去與現在的對話,又會擦出怎樣的思想火花?

展覽的小說都有關香港歷史,文學館望能反思現今的社會狀況。(盧翊銘 攝)
上年展覽將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分開展示,今年則將文字和視藝作品混為一體,以藝術作品間隔文字,以文字介入作品。
策展人石俊言

文學令藝術更易理解 藝術吸引人閱讀文學

文學季來到第三年,文學館繼續將文學結合視覺藝術,「文學一般只能閱讀,我們便用其他媒介開拓文學的可能性。」石俊言希望文學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可以利用各種媒介閱讀。而且很多媒介都有文學性,例如音樂有曲詞,電影有文本基礎,視覺藝術也可以與文學對話。

文學館視藝策展人石俊言認為要調和文學與藝術,比起策劃一般藝術展覽需要考慮更多。(盧翊銘 攝)

這種對話以文本作為藝術作品的參照,石俊言便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將文字立體化,「有時藝術作品會令人摸不着頭,但以文學為基礎則可令人容易明白。」展品旁都拼貼了小說的選段,兩者互相呼應,既可令人理解藝術作品,選段也激發大家對文學對興趣,場內亦擺放了五個文本,方便讀者閱讀。「上年以島嶼為題比較容易閱讀,觀眾可以即場看到藝術家和作家的作品。今年選的五個文本,觀眾未必都看過。藝術作品結合選段則可增加閱讀的趣味,吸引人回過頭來閱讀文學作品。」

相比上年的展覽「島敘可能:文學X視藝」,藝術家和作家面對面對話;今年則是跨時空的對話,藝術家按照小說創作,角色較為被動,但並沒有限制他們的創意。「上年展覽將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分開展示,今年則將文字和視藝作品混為一體,以藝術作品間隔文字,以文字介入作品。」根據以往的展覽經驗,石俊言考慮如何發展藝術家和作家的對等關係,而且沒有違和感。因此在邀請藝術家時,石俊言也會參考他們的創作特色,配合適當文本,令他們發揮得更好。

觀眾可在展覽中同時閱讀文學及欣賞藝術作品,石俊言認為這是有趣的。(盧翊銘 攝)
+4

擁抱想像 昔日的小說是思考當下的起點

石俊言希望結合藝術後,文學能有更多可能性,今次展覽的選本亦可以觸發無限想像。「小說皆是香港的虛構歷史,當中又以現實作基礎,作者可以創作自己心中的理想香港。」即使小說中的香港並不理想,作家的心中已有一個烏托邦,石俊言更認為醜陋反而可以襯托出美好。

參展藝術家盧樂謙的對話對像是劉以鬯的《島與半島》,同時回應了香港當下的情況。(盧翊銘 攝)
七十年代的小說以現今的目光閱讀,盧樂謙認為可以令小說更有意義。(盧翊銘 攝)

盧樂謙卻認為創作本身就是虛構,「文字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將它視覺化也是基於對文字的想像。」盧樂謙根據劉以鬯的《島與半島》創作藝術作品,對他來說,這種對話是不同年代對生活的回應,「劉先生可能不認同我的作品,但我用另一個媒介呈現可以令小說有更多意義。」與石俊言一樣,盧樂謙認為閱讀過去是思考的觸發點。正如場刊前言所說:「文本不是對藝術家的束縛與規限,而是觸發延伸的據點。」縱使文本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盧樂謙並不是歌頌它,而是透過反覆研究,思考當下的生活,賦予文本更多意義。

盧樂謙選取小說中的短句為創作方向。(盧翊銘 攝)
以前的人開心是因為賺到錢,現在的人開心是因為社會有公平的原則。
盧樂謙

一張玻璃櫈 喻離開並不能解決問題

《島與半島》講述七十年代的生活,但與現今的香港十分相似。「就像一個循環,港英政府用香港節塑造我們的身分,回歸後中央政府又在我們身上強加別的身分,我們不能控制。」《島與半島》首章已提及香港節,是港英政府於六七暴動後,為了增強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舉辦一系列的文娛活動。盧樂謙的作品中掛着一件束身衣,長長的衣袖就像束縛精神病者的衣服,在他眼中,我們也與病人一樣想離開,卻走不了。在沒有主權的困境下,盧樂謙形容我們是在流浪,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盧樂謙認為香港人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看似悲觀,卻是事實。(盧翊銘 攝)
盧樂謙以玻璃櫈向劉曉波和其妻劉霞致敬。(盧翊銘 攝)

創作過程中,他並不是直接重現小說的情節,而是選取了某些短句,「重點往往在文章最後幾句,這些句子往往回應前文的不滿,又以無奈的心態作結。」他多次提到「裝睡的人」,作品以床作為中心,正源自《島與半島》的沙太對子女說的話:「時候不早了,早點去睡。」不論是七十年代抑或現在,他都認為人們對千瘡百孔的社會視若無睹。「或許我和你有一天都會變成睡覺的人。」

藝術作品作為思考的起點,盧樂謙認為只有在生活中行動才能改變現況。「我在作品中加了一張玻璃櫈,希望令人知道離開香港並不能解決問題。」他認為幸福的生活,是基於對文明進步的要求,「以前的人開心是因為賺到錢,現在的人開心是因為社會有公平的原則。」在作品中,他向要求修憲的劉曉波和其妻劉霞致敬。「文明的進步才能令人開開心心生活。」

「形同虛設:文學視藝再造香港史」展覽

日期:8月5日至8月27日(逢星期二至日11:00am-7:00pm)

地點:1a space(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

參展藝術家及小說:

盧樂謙 ── 劉以鬯《島與半島》

鄧國騫 ── 陳冠中《建豐二年》

吳家俊 ── 董啟章《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李雪盈 ── 西西〈浮城誌異〉

劉學成 ── 陳慧《拾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