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傳人】3D重現林世榮師傅真功夫 劉家良電影打到去非洲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外國人眼中的華人都會打功夫,你可以說是東方主義,卻可見華人的武術影響深遠。而中國武術能夠傳遍世界,電影正是一道重要的橋樑。如果說現今是跨媒體世代,那麼四十年代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已開創多媒體潮流。今年香港文化節舉辦「電影‧社群‧百年嶺南洪拳」展覽,正以多媒體呈現武術,再現林世榮和劉家良兩大武術家的精湛技藝。
林世榮和劉家良皆是黃飛鴻的傳人,林世榮師從黃飛鴻,而劉家良之父劉湛又是林世榮的徙弟。正如劉家良遺孀翁靜晶所言,劉林兩家本是一家。而且劉林兩位亦分別以電影及攝影傳承武術。「在黃飛鴻電影之前有林世榮用攝影紀錄,李小龍電影之後又有劉家良將功夫帶到全世界。」香港文化節創辦人趙式慶關注文化及武術,2008年創辦了中華國術總會,形容香港的武術傳承是一段「浪漫的歷史」。

展覽利用現代科技重現林世榮打拳的動作,而林師傅早在二十年代也利用當時最新的攝影技術紀錄拳術動作。(潘宛沚 攝)

3D+動作捕捉技術 多角度透視林世榮拳術

林世榮是首位廣東師傅以攝影技術紀錄洪拳和編撰拳譜。(香港文化節)

趙式慶認為大家對功夫電影不會陌生,但知道洪拳和香港關係的人並不多。是次展覽整理了劉林兩家的武術體系,令觀眾更了解香港的洪拳歷史。趙式慶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多媒體科技正有助記錄影像,具體呈現七、八十年前的技藝。

林世榮也早於二十年代已利用攝影紀錄功夫動作,是首位廣東師傅以攝影技術紀錄洪拳和編撰拳譜。他親身上陣,示範嶺南洪拳三大拳法: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及鐵線拳。初版的拳譜根據照片繪製而成,動作描繪精準,後來三十年代出版的《工字伏虎拳》直接以照片展示,讀者可透過這些定格影像掌握拳術。

展覽以林世榮的照片作為藍本,結合動作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製作出栩栩如生的林世榮師傅。(香港文化節)

在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的協助下,展覽進一步利用現代科技,將林世榮的照片結合動作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用動畫展示林世榮的鐵線拳。聲畫結合,習武之人更容易學習林師傅的武藝,觀眾也可感受一代宗師在你面前打拳的氣勢。

林家第四代傳人林存浩亦示範拳術,多角度展示令觀眾更了解動作功架。(香港文化節)

另外兩套拳,則以多角度拍攝呈現。在五個大銀幕中,觀眾可欣賞林家第四代傳人林存浩的拳術,從前、後和側面「透視」工字伏虎拳和虎鶴雙形拳。展品採用特別紀實技術,完整及真實呈現動作。

劉家良的電影成為非洲藝術家筆下的題材。(潘宛沚 攝)

荷里活首位華人武指 劉家良望以視覺傳承功夫

劉家良遺孀翁靜晶和女兒劉萬儀。(香港文化節)

七十年代是功夫電影的全盛時期,邵氏其中一位台柱導演就是劉家良。有別於張徹、胡金銓、楚原這三位武俠片導演,劉家良出身武術世家,幼年隨父習武,後來加入電影界,長期擔任張徹的武術指導。七十年代,劉家良是由武術指導升任導演的第一人;八十年代,劉家良執導《長輩》(1980),女主角惠英紅成為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九十年代,劉家良遠赴美國,擔任《忍者龜》(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1990)的動作指導,是荷里活首位華人武術指導。劉家良在電影界中一直引領潮流,憑藉的卻是傳統的武藝。

觀眾戴上3D眼鏡就可欣賞劉家良《少林三十六房》的精彩選段。

劉家良執導電影回顧

+21
展覽亦展出其他港產功夫片的非洲海報,圖中的成龍表情趣怪,盡顯藝術家的幽默。(潘宛沚 攝)

「劉師傅一直希望能以視覺媒介傳承功夫。」遺孀翁靜晶說到劉家良的遺願,展覽正展示了劉家良的電影,並將其立體化。《少林三十六房》(1978)以3D技術重現,七十年代的電影看起來拳拳到肉,永不過時。而且這些電影的魅力曾遠及非洲,在非洲上映時,當地藝術家為這些港產功夫電影繪製海報。藝術家為了吸引觀眾入場,加入豐富的想像力,令作品別具一格。在劉家良《少林搭棚大師》(1980)和《五郎八卦棍》(1984)的海報中,主角劉家輝渾身肌肉,即使穿着長褲,依然看得出勁道十足。相比香港版以劇照拼湊的海報,非洲藝術家的手繪作品或許更具玩味。

 

「電影‧社群‧百年嶺南洪拳」展覽

日期:9月6日至9月25日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中區堅尼地道7A)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9時(逢星期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