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無神論者的宗教救贖 棋盤內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是Netflix 繼《Emily in Paris》後,另一套以女性做主角的大熱劇集。不同於後者的好壞參半,有關《后翼棄兵》的評論幾乎是一面倒讚好,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更是100%。
不少人都被劇中的鬥棋場面所震撼,而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則與之相輔相承。兩者交織出來的意涵,其實就是一段「出埃及記式」的宗教啟悟。或者稱得上是無神論者的宗教救贖。 (本文含有劇透)

延伸閱讀

Emily in Paris|法國文化只是工具 最後還是普世的功利說事

【半澤直樹】「社畜」的逆襲? 從日劇窺探日本白領意識的劇變

天才不是從天而來

以天才為題的傳記電影,歷來都是口碑保證。近年就先後有《模仿遊戲》、《數造傳奇》、《天賦的禮物》、《霍金:愛的方程式》等,而1997年的《心靈捕手》就更加是部份人心目中的永恆經典。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基本的元素卻是相似:一方面要表現出天才的與別不同,另一方面則要描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尤其是與他人的磨合。

顯然地,今次的《后翼棄兵》亦包括了上述兩項元素。由 Anya Taylor-Joy 飾演的國際象棋天才 Beth Harmon,不出30歲便橫掃棋壇,然而風光背後卻是對他人、對自己的疏離。甚至要靠濫藥和酗酒來維繫棋盤的世界。按照這種思路,《后翼棄兵》似乎跟一般的天才傳記並無分別,但這裡其實已經流露出本劇的別緻之處:Beth的天賦並非恩賜,而是被世人唾棄的混合體。

由 Anya Taylor-Joy 飾演的國際象棋天才 Beth Harmon,不出30歲便橫掃棋壇,然而風光背後卻是對他人、對自己的疏離。甚至要靠濫藥和酗酒來維繫棋盤的世界。(《后翼棄兵》劇照)

回溯前面提到的不同電影,片中的主角雖然有著各式各樣問題,諸如不善溝通、囂張跋扈以至身體殘障等,但這些缺陷與他們本身的天賦無關,只是一種性格上的偏執或者純粹隨機的意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並沒有違反法律及一般的道德價值觀。因此總能夠被他人導正,並反過進一步襯托出他們的偉大。即便是結局較為傷感的《模仿遊戲》,主角 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 飾)所遇到的苦難,主要都是由骯髒的大國政治,以及保守的社會氛圍一手促成。對於他們的天賦,「凡人」無需質疑之餘,也可以由衷地敬佩及羨慕。

但 Beth 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她在棋盤上的天賦,本身就是靠濫藥來支撐。甚至去到一個地埗,只要一落入下風,馬上就可以憑藥丸扭轉局勢(第二集)。而隨著 Beth 在棋壇上愈爬愈高,她的壞習慣也愈來愈多。天賦與缺陷之間不僅步伐一致,還觸及了社會的禁忌;她的天賦,從來就不容於世。

無神論者的宗教救贖

這種對於天才的顛覆性解讀,事實上就是一種宗教式的啟悟過程。縱觀全劇,Beth都展現出強烈的無神論傾向。她對孤兒院的神學教育不感興趣,也不覺得奉行共產主義的蘇聯有何問題。好友 Jolene(Moses Ingram 飾)甚至笑言,她唯一相信神的時刻,就只有無情院長跌斷腳的瞬間(第七集)。

但如果細心留意,Beth 人生中每個重要的片段,都隱含著宗教符號。例如在第一集中,她便是在安息日的詩歌班其間,藉機跟 Mr. Shaibel (Bill Camp 飾)下棋。而她前往保健室鯨吞鎮靜丸的一幕,課室裡剛好便播放著《出埃及記》。到最後一集,Beth 回到孤兒院重拾自我,背景裡播放著的也是聖詩。由始至於,Beth才是那個被神挑選中的人,當其他人(包括老師)被聖經電影悶至昏昏欲睡時,她卻找到了自己的「應許之地」;教會和國家將蘇聯視為邪惡的敵人,她卻憑藉上天給予的能力,讓對方心悅誠服,接受來自美國的「福音」。事實上,Beth望向天花分析棋局的景象,本身就包含著聖靈顯現的意涵。

如果細心留意,Beth 人生中每個重要的片段,都隱含著宗教符號。(《后翼棄兵》劇照)

因此,與其說Beth是厭惡宗教,倒不如說她是以先知的姿態,看穿了世俗教會(社會)的虛偽。後者只想用宗教去維持現世的秩序,以及自我的權威。卻忘記了真正的聖徒,往往都是違反現存的道德,如同施洗約翰被凡人視作瘋子一般。這種被主流社會唾棄的「域外」想像,也體現在劇中的其他設定,包括校工、蘇聯、收入低微的棋士等(故能夠與Beth一拍即合)。換個角度來講,正正因為Beth行為脫軌,對整個世界都充滿著距離感,所以她才是真正的天才:天才和瘋子,本來就只有一線之差。

完成天命的旅程

連結起這種宗教意象後,我們就可以疏理清楚Beth的半生歷程:一開始,她被遺棄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本來聰明早熟的她,可以早早找到寄養家庭和愛人,並在學校中當個模範生。她卻接受了上天的啟示,在棋壇發揮所長,並用藥物、酒精,保持與現世的距離(第一、第二集)。但當她愈來愈接近頂峰,卻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無所有,棋藝也頻臨樽頸(第三、第四集)。她對前半生的信念產生質疑,打算以縱慾的方式,忘卻重擔(第五、第六)。最後卻回歸初衷,捨棄藥物並重拾棋盤的樂趣,與戰友一同完成使命(第七集)。

整個故事的脈絡,其實就是對信仰的追尋。由尋找、迷失到領悟,然後捨棄孤獨的形式,以棋盤重新連結他人。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濫藥、戒藥,出世、入世,在此並非是一個對立的斷裂過程,而是Beth要完成使命的必經階段。

拍攝技巧才是最高明

然而,這種舖排亦意味著本劇去到最後,依然都是以主流的價值觀作結。即那些脫軌的行為,終究都是要揚棄。而友情、愛情等正面情感,則取得了完全勝利。其實以Netflix的年齡分級制度,劇組不妨將違反社會規範的元素再作推進,這樣更能表現出劇集的野心(當然這樣對Beth就略為殘忍)。另一個本劇比較失準的地方,是它很少描繪Beth的身體狀況。要知道以Beth濫藥及酗酒的程度,她面對的挑戰不可能只限於精神狀態。這或許是製作方不想模糊劇情的主線,但總括來說確實是掛萬漏一,殊為可惜。

倒是在拍攝技巧方面,本劇就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無可挑剔。所有劇情的推演及變化,都是用鏡頭和細節述事。例如Beth開始入世之際,並沒有做多餘的情節,就是化妝和改變衣著。她跟Benny (Thomas Brodie-Sangster 飾)發生關係後,表示不想聽到棋局分析,也暗示她出現了人的情感(第六集)。及至抵達蘇聯,她終於拋開枷鎖,不再研究棋局、倒頭便睡(第七集)。

相比於劇情,本劇在敘事技巧方面的功力,才真正稱得上天衣無縫。(《后翼棄兵》劇照)

這些細膩的敘事技巧,正是本劇最為傑出的地方。如果說《后翼棄兵》已經位列「神作」,這恐怕有點過譽。但若然說它是近年罕見的珍品,則無可置疑。哪怕大結局一刻變回「王道」劇情,當中的氣氛烘托也足以讓人再三回味。

爛番茄的100%新鮮度,這回是有點根據了。

(《后翼棄兵》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