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藝術元素 經典電影如何成藝評教材?|活學VIVA|馬世創專欄

撰文:馬世創
出版:更新:

筆者從事藝術教育多年,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主要工作只是培育藝術家、設計師和興趣班導師等等。其實我們更重要的工作是培育懂得欣賞的人—觀眾。畢竟千里馬也要有伯樂賞識,再偉大的藝術家,也要有懂得閱讀作品的觀眾,否則他們也難以生存。梵谷的一生正正是上述的寫照。

文:馬世創

要培養年青人的品味,需要找合適的素材,我們可從八大藝術找找。八大藝術包括:舞蹈、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和電影。有些學者或會將舞蹈與戲劇合併為表演藝術,故稱為七大藝術。在年青人的世界裡,電影是最常接觸到的。所以它是年青人培養評賞能力的重要素材。

電影在八大藝術中年紀最輕,只有百多年歷史。但它卻比前者有極大的優勢。首先,電影融合舞蹈、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和戲劇。舞蹈方面,從默片時代開始,由於沒有聲音的輔助,演員需要誇張的動作敘事,這種有鋪排的動作可以說是舞蹈的變奏,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和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等的演繹手法啟廸了無數動作電影。及至揚威海外的香港動作電影,功不可抹的龍虎武師,就是來自粵劇班底。由李小龍掀起的功夫熱,到成龍轉化成動作喜劇,以至甄子丹的宇宙最強風格等等。演員透過肢體動作,展現出不同風格的動感和節奏。

當然還有寶來塢式的歌舞片,以及如《狂舞派》和《舞出真我(Step Up)》般以舞蹈為主題的電影。透過電影推廣舞者的故事。每當有這類電影,都會翻起學跳舞的熱潮。

至於音樂方面更易理解,現時普遍電影都包括配樂和聲效,不少電影更會推出原聲專輯,《星球大戰(StarWars)》和《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等配樂更成為經典。不少古典樂團都在音樂會中揀選電影樂章,每當奏起旋律,一幕幕經典情境和對話,自自然然在觀眾腦海中浮現。當然也有以音樂人為題材的電影。例如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重現當年演唱會盛況,為樂迷帶來溫暖的慰藉;《亞Sir來自樂谷(School of Rock)》借搖滾音樂唱出教育制度的問題,音樂在電影裡佔有極重要的位置。甚至早在默片年代,戲院會安排琴手在放映期間,配合影像演奏配樂。

電影《星球大戰》劇照。

電影脫胎自攝影,而攝影脫胎自繪畫。攝影作品《The Horse in Motion》讓世人明白視覺暫留現象,因而有電影的誕生,而攝影也就是用光代替顏料去繪畫。所以,電影中的每個畫面都離不開繪畫的槪念,也就是攝製團隊刻意安排的場面調度。由前期的故事板(Storyboard)開始,每個場景的構圖、色彩、角色的姿勢等都是經過苦心經營的。

1902年《Trip to the Moon》(Wikimedia Commons)

例如,電影《Matrix》運用綠色調子貫穿整齣電影,裡面包含不少意義和詮釋;另一齣科幻電影《潛行兇間(Inception)》大玩超現實主義等等。當然,還有不少以藝術家生平為題材的電影如《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觀眾可以藉此惡補美術史。另外,從製作的層面看,繪畫與電影的關係密不可分。早期電影如《登陸月球記(Trip to the Moon)》(誕生於1902年)的大部份場景都是出自畫家手筆,到了今天彼思的動畫也是出自動畫師手筆。儘管今天用電腦取代畫筆,繪畫的槪念也是相同的。

篇幅有限,下次再談談電影中不同藝術的展現。

(專欄「活學VIVA」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原題:「從電影看藝術:第八大藝術(上)」。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馬世創,北角協同中學視覺藝術科主任,「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第四屆創新教師夥伴。

【延伸閱讀:青少年學攝影為何喜歡「重做」功課?|活學VIVA|馬世創專欄

【延伸閱讀:無得旅行 線上看名畫心得指南|活學VIVA|馬世創專欄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