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營商周峰會|盤點名家真知灼見 八大主題以創新迎接新挑戰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第19屆設計營商周(BODW)已於12月4日正式落幕。為期一周的峰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80位傑出環球領袖和創新者,以「環球設計 創意重啟」為題,全面探索設計、創新及品牌趨勢 。從「品牌活化」、「幸福未來」、「創意思維與創新領導力」、「文化與都市」、「設計智慧未來」、「款客旅遊新思維」、「新都市模式」以及「實體數碼化世界」八大主題,探討設計於應對當今世界種種挑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們以今屆八大主題為切入點,整合部份峰會嘉賓極具啟發的觀點,讓讀者從中了解設計如何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2021年第19屆設計營商周(BODW)峰會。

「品牌活化」

隨著社會通訊科技發達,市場發展瞬息萬變,品牌策略部署要更快演變來適應潮流,而要振興品牌形象,僅選擇合適的品牌代言人已不再足夠 , 成功的品牌必須言出必行。曾領導Levis品牌設計的Jonathan Cheung(資深設計顧問(GAP Inc.、Pangaia、Unspun 等品牌))表示,品牌一旦離開潮流文化便會走向衰亡,而「潮流」最基本正是改變人的價值觀和期望,因此品牌應有創見性,能不斷透過創新能力讓品牌近貼市場潮流,並指出「人們真正購買的,實質上不是產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點擊連結重溫:品牌策略:部署企業成長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2_2_brand-strategy-designing-for-growth

Jonathan Cheung

「幸福未來」

全球人口老化讓健康樂齡成為備受關注課題,疫情對醫療體系的衝擊也讓大眾重新審視未來醫療模式,商業模式和科技應用應如何配套?Sean Carney (飛利浦首席體驗設計師)指出,疫情下突然急增的大規模住院需求和病毒以地域性的轉移,讓能提供最佳護理和私隱保障的流動住院服務更見迫切,設計師對此應創造靈活可移動的醫療體系,可按照不同地方需求而容易搬遷,他認為未來醫療有三大趨勢:更好互聯網醫療系統、加快遙距醫療服務讓更多渠道提供護理服務、增加消費者互動讓他們懂得保持健康避免染病。他認為未來會以分布醫療為重點發展,醫院只負責關鍵性治療,其他功能將會移動到不同地方,本來醫院提供的護理可以變成上門服務,不同場景也可給予護理服務。

點擊連結重溫:樂齡之道:價值主導的健康服務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3_9_live-long-live-well-building-a-value-based-care-future

「創意思維與創新領導力」

全球人口已達78億,城市化下環境問題和社會不穩持續升級,多個數據表示各國有不足十年時間應對全球災難。Bruce Mau(Massive Change Network行政總裁、Bruce Mau Studio創辦人,美國)提出「Massive Change」24項原則,這些原則旨在以「看不見的設計」改變環境,設計將由「以人為本」轉向「以生命為本」,尊重地球一切生命。他指出上世代的城市規劃是反自然而行,城市將大自然排除其外,主張今後設計應抱持開放系統,以「千年計劃」為目標——過往設計師只會以大約十年內的科技為考慮,但科技日新月異替代淘汰,大家不應讓科技限制想像,成功的設計雖然不完美,但應開放迎接未來新事物,提升人類福祉,與保育大自然劃上等號。

點擊連結重溫:主題演講:設計如何改變世界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1_1-keynote-how-design-changes-the-world

「文化與都市」

文化機構正是文化棲息地,它定義城市身份並塑造地方歸屬感。John Sorrell 爵士 (CBE 倫敦設計雙年展聯合創辦人及總裁; 倫敦設計節聯合創辦人及主席,英國)分享他於英國倫敦推廣設計的經驗。2020年倫敦設計雙年展與Chatham House合作,以「危機時代的設計」為主題,考慮如何創造更健康、更環保、平等和繁榮的社會,就健康、環境、社會和工作四個受到嚴重影響的領域,向全球公開徵集創新的設計思維,600多位參賽者作品更於2021年以線上和線下形式於倫敦展出。他亦參與舉辦National Saturday Club,讓全國各地13-16歲的年輕人可在周六早上,免費參與在當地大學、學院或博物館裡的學習活動,讓他們與大師接觸,以更擴闊眼界來認識世界。

點擊連結重溫:設計未來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2_13_video-design-the-future

「設計智能未來」

建構智慧城市需要付出代價嗎?隨著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出現,未來的工作和交通模式將截然不同。Paul Priestman( PriestmanGoode 設計主席及設計師 ,英國)正在內地參與政府牽頭的城市交通規劃工程,協助思考如何讓交通基建更具效率。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肩負迅速帶動人流,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使命,疫情下公眾卻重新思考城市交通的功能和角色。他指出更具效率不是沉迷最快運輸速度,而是更善用資源配置減少交通擠塞,例如市民轉車可以無縫連接、物流和人流可以無阻共用同一運輸系統、減少交通污染、市民乘車可以欣賞到市區風景特色,享受交通過程而不是在迫時間,交通系統甚至按社區需求營運,協助創造社群,重新活化城市,推動可持續發展。

點擊連結重溫:重塑未來城市交通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1_1-keynote-how-design-changes-the-world

「款客旅遊新思維」

酒店服務業作為在疫情期間最受衝擊的行業之一,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干擾,行業重塑勢在必行。Neil Jacobs(六善養生及酒店集團行政總裁,新加坡)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於疫情下拓展其業務,例如酒店以50%可再生能源供電,又棄用傳統雲石和水晶擺設,選用合乎當地環境的環保物料,並將0.5%收入投入地區可持續發展。酒店主打奢華級消費,Jacobs認為奢華消費並不意味無節制, 「奢華的極致是『簡而精』,從我們使用的物料以至於對設計的追求,它們都必須是自然的、具備內涵,同時源於當地 —— 這一切都能創造一種不同凡響的美。」

點擊連結重溫:重建酒店未來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2_10_hotels-of-the-future-building-back-better

「新都市模式」

建築、經濟和以人為本的設計必須相互結合,以應對城市化日益增長的挑戰,讓建築符合可持續發展需要。Thomas Heatherwick(CBE Heatherwick Studio 創辦人,英國)分享他將建築設計「再野化」的經驗, 「疫情重新闡明了人們情感的重要性,而城市是一個將我們情感聯繫在一起的地方。我們來自大自然 —— 我們的城市亦極需回歸自然『再野化』,回歸大自然是一個關乎我們的切身議題。如果運用得當,大自然跟城市將可相輔相成,為城市締造改變。」他以其新加坡的建築作品為例,於每層設有綠化花園,讓住客減少空調需要,同時把升降機和樓梯放置一邊,令大樓有更好通風設計,令住客每天可以透過開窗調節溫度,減少使用冷氣空調。在南洋科技大學新大樓案例中,他摒除了一般教學大樓方正的學習空間,大樓除了教室外更在每層環形樓層中加入開放式互動空間,讓每個空間都能有著無阻礙的流動視線。

點擊連結重溫:綠化城市空間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2_11_keynote-rewilding-urban-space

「實體數碼化世界」

物理和數碼世界之間的界線日漸模糊,在元宇宙的未來大趨勢下,NFT收藏愈來愈備受關注,設計在這領域可有怎麼機遇?Refik Anadol(RAS. Refik Anadol Studio 媒體藝術家)是媒體藝術家,他表示雖然不懂繪畫,但數碼技術和大數據讓他的幻想得以透過NFT等數碼方式呈現。他表示未來將有更多新想法納入數碼創作中,大家要思考如何讓實質與虛擬配對,也要迎接數碼技術帶來新社區的到來。數碼世界雖然有無限商機和創作空間,但亦有不少可預視的難處:普羅大眾對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未有足夠的理解、盜用他人知識產權於數碼平台轉售等等,對一些習慣實體創作的創作人來說,將作品由實體轉為虛擬必定遇到不少困難,他鼓勵大家要多經歷嘗試,從錯敗中汲取經驗來改善。「我堅信NFT空間需要物理體驗。我希望更多體驗式NFT環境能成為虛擬旅程的一部份。」

點擊連結重溫:與Refik Anadol 對談:揭秘加密藝術

https://2021.bodw.com/zh-hk/programme/d3_6_talking-to-refik-anadol-mastering-the-craft-of-crypto-creation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於閉幕致辭中表示:「這真的是很美好的一周,我希望每位設計營商周的參加者都有所得著,與我們一同了解設計以生活為本的變革力量,以及設計對於創建可持續未來的重要性。活在這多變的時代中,我們肩負獨特的角色 —我們必須成為『環球設計 創意重啟』的先驅,去重新思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設計出更美好的世界。」

如讀者有興趣深入了解峰會的精彩內容,亦可到2021.bodw.com免費登記成爲會員,重溫所有設計營商周的內容。

(照片由香港設計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設計營商周峰會|讓設計改變世界 後疫時代傳媒及運輸業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