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副業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細看文學中的邱吉爾|書話餘語|王璞

撰文:王璞
出版:更新:

我們讀一部名人寫的回憶錄時,閱讀期待往往只是窺私式的好奇心: 他跟哪些名人交往過?他能告訴我們多少聞所未聞的佚事、奇事、趣事讓我們開懷大笑目瞪口呆?名人与名人是如何相處的? 他們也會象我們這些小人物一樣倒霉、失控、出乖露丑嗎?
文:王璞|原題:文學的邱吉爾 ──讀邱吉爾兩本回憶錄

英國首相邱吉爾(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我讀邱吉爾回憶錄時, 起初就是抱著這類心態的。但我失望了。

我是說,邱吉爾回憶錄的重點不在滿足我們的窺私欲,雖然他完全有條件這麼作。出身於貴族世家的邱吉爾, 真是「往來無白丁」, 座上客內閣成員數以打計,好幾屆首相都是他家密友。就連國王也跟他常來常往。英王喬治五世幾乎天天跟他共進晚餐,歷時四年之久。童年時代他就目睹許多劃時代事件在他眼前發生。他父親就是內閣成員, 家里房子又大又隱蔽,一些內閣會議甚至在他家客廳舉行。

然而比起他回憶錄那典雅的風格、精湛的修辭、生動的文筆,這些重大歷史事件記載所引起的震憾就算不了甚麼了, 或者說被其文學光彩蓋過了。所以身為文學發燒友,我閱讀的興奮點是作為文學家的邱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書封(金石堂)

邱吉爾常說,他最喜愛的作家是寫《羅馬帝國盛衰史》的歷史學家吉本,他從那本書獲益良多。令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跟吉本那部巨著一樣, 也是洋洋六大卷, 并非巧合。這兩部書無論內容還是敘事風格都不無相似之處。看來邱吉爾是有意以這部書向那位偉大前輩致敬。

我個人讀過這兩部書之後,感覺至少從文學方面的成就看,邱吉爾那部書遜於吉本那部書。不過讀了邱吉爾這兩本篇幅小得多的回憶錄結集:《思想與經歷》和《我早年的生活》,我對他的文學才能刮目相看了。

首先是剪裁的才能。

大多數政治家的回憶錄正是在這方面暴露出他們是寫作門外漢,他們的敘述象流水賬,眉毛胡子一把抓,且缺乏節制,不慬得瑕能掩瑜的道理。再加上長期從政養成的空話廢話連篇習慣,他們下起筆來往往十句話裏有九句言之無物。讀他們的書象飲摻了水的酒。

邱吉爾回憶錄卻是濃酒,純度很高。不管是寫自己還是寫別人,他選擇的細節都言簡意賅,往往有一箭雙鵰之效。例如寫愛爾蘭獨立領袖邁克爾.科林斯, 他只用一個細節就把此君寫活了。

Michael Collins(wiki)

科林斯在邱吉爾家客廳里等待与英首相會談,這場談判關係到愛爾蘭的前途命運,焦慮之中,這位偉大人物也情緒失控了,他向陪他的邱吉爾大肆發泄他對英政府的憤怒,怨恨地道:「你們沒日沒夜地抓我,還懸賞要我的腦袋。」

「別生氣嘛,」邱吉爾安撫他,「你并不是唯一被懸賞捉拿的人。」他說著從牆上取下鑲在鏡框里的南非布爾人懸賞捉拿自己的告示,「不管怎麼樣,你的價碼還是可以的,有5000英磅呢。你看我,才值25英磅,還死活不論。你覺得怎麼樣?」

科林斯「讀著告示, 讀完大笑起來,怨怒立刻煙消雲散。」

最妙的是下面的注釋,邱吉爾在注釋里解說:其實英國人并沒有明確定下捉拿科林斯的價碼。

1.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英國前首相)7.82分(Getty Images)

這一來, 即使我們從那段對話里沒看出邱吉爾的機智,科林斯的借台階下台的機智,也從這一注釋看出來了。

這類大人物的回憶錄還有一個陷阱,好多作者不免要掉進去。那就是容易變成評功擺好簿,時不時透出自吹自擂的酸味。邱吉爾卻成功避開了。

他用了兩個方法, 一是結構上化整為零。他避開年代的束縳, 以單篇文章紀錄一段經歷。這一來,由於篇幅短了,起伏跌宕的效果易於操縱。尤其是那些比較傳奇的經歷。比如他在南非与布爾人作戰, 被俘以及逃脫的故事,簡直寫成了一則驚險小說,有情節有細節有鋪墊有高潮,再加上精彩的對話,敘述又精煉簡潔,一共只幾千字。讀來真是令人難以釋卷。

1945年5月8日,二戰歐戰勝利紀念日,佐治六世一家以及時任首相邱吉爾(中)一同到白金漢宮露台與民同樂。(美聯社)

而且,不僅是一章之間有起伏跌宕,就是在那被切割好的一章一章之間,他也用心結構,節奏砉然,遠至波瀾起伏效果。

二是客觀敘事的把握。我想這要得益於邱吉爾早年記者生涯的歷煉。青年時代他多次作為戰地記者被派往殖民地戰場,發回本土的電訊稿在幾家大報發表,甚受歡迎。他還曾根據自己在前線的親身體驗, 結合學術性歷史研究, 寫成有關政治軍事的專著,例如寫印度戰事的《馬拉坎德野戰軍》。這類寫作操練使他深得客觀敘事的精髓。所以即使是寫他甚為得意的經歷,也時時穿插一些他人旁述。這樣,不僅沖淡了自吹自擂色彩,由於角度多多,色彩和層次也多了。

邱吉爾甚有文采,戰後沒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卻憑着其撰寫的歷史傳記為奪得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Getty Images)

邱吉爾不是唯一一位以非文學類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但跟另一位以非文學類寫作得獎的作家羅素相比, 我覺得邱吉爾更加難能可貴, 因為寫作不是他的正職, 只是他的副業。既在正職上創下不朽功名, 又在副業上有此赫赫成就, 邱吉爾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Facebook帖文。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王璞其他文章:小說要怎樣寫? 狄更斯、海明威等大文豪這樣做

【王璞其他文章:海明威字裡行間的血腥味 隱現出他悲天憫人目光

作者簡介:王璞生於香港,長於內地。上海華東師大文學博土。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零零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鳥》、《送父親回故鄉》;散文集:《呢喃細語》、《整理抽屜》、《別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圖書館怪獸》、《小屋大夢》;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訐小說研究》、《我看文學》、《散文十二講》(此書內地版改名為《作文十二講》、 《小說寫作十二講》、教學參考書《現代傳媒寫作教程》等。長篇小說《補充記憶》獲天地圖書第一屆長篇小說獎季軍,長編小說《么舅傳奇》獲天地圖書第二屆長篇小說獎冠軍、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