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意大利歸還失落30年文物 哥倫布「發現美洲」信件得以回家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歸還文物/哥倫布/歷史】不少人聽過哥倫布(Christopher Colombus)在1492年 「發現」美洲,而描述了相關事件的信件,就在失竊30年後,由美國聯邦政府向意大利官方歸還。究竟文物如何從威尼斯流出?又是如何被在美國重新被尋回?

相關哥倫布信件(美國ICE官方網站)

哥倫布「發現新世界」原文

哥倫布以1492年「發現新世界」而聞名,他當時從西班牙出發,希望從水路前往亞洲,但最後就在加勒比島海停留,並花上數月時間探索不同島嶼,包括臨近今日古巴的Juana以及已被分割成海地以及多明尼加共和國的Hispanola島。後來他將25名原住民綁架到船上,聯同當地取得之黃金以及鳥類和植物帶到西班牙,最後只有8名原住民得以存活。

哥倫布日:圍繞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爭議,在近年愈來愈大。(VCG)

1493年,抵達西班牙後,他便向其贊助人西班牙皇室寫信描述他在當地的發現,可以說是歐洲各國侵略美洲之開端。這份信件隨即送往羅馬,由當地著名印刷商Stephan Plannck製作數份拉丁文複製本,並散落至歐洲各地。這些複製本有同一特徵——就是Plannck在印刷時遺漏了西班牙皇后的名字,這批文件現稱為Plannck I。印刷商幾天後便製作新一批正確複製本,則被稱為Pannck II。

威尼斯聖馬可國家圖書館(wiki)

最近被歸還之信件便是其中一份Plannck I,由於數量稀少,價格高昂,估值約130萬美金。文件原先藏於威尼斯聖馬可國家圖書館,後來在1985至1988年期間報告遺失,便一直失落至今。那麼信件是如何在美國發現?

信件流落德州

根據美國CBS News報道,調查始於美國新澤西州一位稀有古書商Jay Dillon。他在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圖書館的社交媒體上看到信件相關圖片,隨即想起自己在一年前在藏品市場看到的文物,他發現連文本邊界之模糊印記都一模一樣,故懷疑圖書館現有藏品為贗品,並推測被假冒信件不止一份。

美國歸還哥倫布信件(美國ICE官網)

後來他通知官方,並在羅馬及佛羅倫斯找到另外兩份贗品,調查人員自此立案調查,找到相關文物歸還當地。上述複製本都是Pannck II版本,這次歸還之Plannck I印本價格更高,而且自1988年失竊後,沒有被贗品頂替位置。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上最大的圖書館,也有最美圖書館的美稱。(維基百科)

後來是普林斯頓古書專家發現自己曾在21年前一單交易中看過這封Plannck I版信件,並透過信件細節確認,信件已經流落美國德州。相關收藏家身份未被公布,但就與美國官方合作促成文物歸還,意大利文化部長Gennaro Sangiulian則表示相關文物將於各地巡迴展出。

值得留意的是,上文所述佛羅倫斯里卡迪圖書館失落信件,在2016年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中被發現,官方稱未能找到信件偷竊者以及製作假冒信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