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說《里斯本夜車》:旅行是一場自我發現的過程|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人生好比一列火車,每個人有各自的軌道:大學畢業、赴心儀的企業工作、生兒育女等,順利到埗,又再出發前往下一目的地,生活周而復始。若問人生意義為何,有人會提到注定徒勞的薛西弗斯,如何以心態擁抱無法抵抗的宿命,繼而談及自由。瑞士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筆下的哲學小說《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正是在探討有限生命裡人們該如何自處,坦然地面對自我。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里斯本夜車》—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里斯本夜車》同名電影劇照

帕斯卡.梅西耶是一名哲學教授,專擅探討自由,《里斯本夜車》可說是他的代表作,曾位列德國暢銷書榜達140週,及後更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故事講述一名年邁的瑞士中學教師、古代語言學家賴蒙德.戈列格里斯,因一場偶遇而對葡萄牙語感興趣,並接觸到葡萄牙作家阿曼度.德.普拉多的著作《文字鍊金師》。

書中有一句子震撼戈列格里斯的心,促使他毅然拋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如果我們只依賴內心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戈列格里斯個性謹慎可靠,在同一所學校任教逾三十年,生活井然有序,看似牢不可破,但卻因為這本書而在一夜間毅然放棄了教職,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車,嘗試追溯普拉多的過去。

《里斯本夜車》書封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馮傑、鄭政恆、黃怡、鄒芷茵、唐睿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若要形容這一舉動,現今世代或標註為「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於戈列格里斯而言,並不只於此。那是改變的契機,他感到首次掌握自己的命運:「誰要是相信,徹底改變慣常生活的關鍵時刻必定驚天動地、內心情緒強烈激盪,便是大錯特錯……事實上,真正牽動人心的生命經歷往往平靜得不可思議,既非轟然作響、火花四濺,更非火山爆發,經驗發生的片刻往往不引人注目。」

讀者很快會發現,《里斯本夜車》明線暗線交織,譜出戈列格里斯及普拉多的 人生。普拉多是一名貴族家庭出身的醫生,生於葡萄牙右翼獨裁統治時期,以筆記下自身的彷徨、掙扎及痛苦。戈列格里斯在里斯本拜訪普拉多人生中多個見證人,同時透過其作品《文字鍊金師》與他對話,思考對方一生中經歷的總總,從而得到啟發及反思,認識自己。

葡萄牙里斯本城市風光 (圖片作者:Tuul & Bruno Morandi/視覺中國)

研究外國文學的作家、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唐睿說,《里斯本夜車》彷彿在告訴讀者,旅行是一個自我發現,以至重生的過程,又認為普拉多的文字充滿哲理,發人心省,值得讀者慢慢細閱,例如以下一段:「我們留下了一些自己的東西,只留下一個地方,即使我們離開了,我們仍然留在那裡。我們身上的某些東西只有回到那裡才能重新找到。當我們去一個地方時,我們就是在向自己旅行,儘管我們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段時光,無論它有多短暫。但通過向自己旅行,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孤獨。難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孤獨的恐懼嗎?這不就是我們放棄所有在生命結束時會後悔的事情的原因嗎?」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開卷樂其他文章:介乎野貓與家貓之間 舖貓處境反映城市裡人對動物態度

【開卷樂其他文章:《舖貓紀》散文融合小說筆法 記香港老區隱世舖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