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逃亡所住秘密房間下週首度對外開放 牆面含大面積手稿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文藝復興/古蹟/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憑大衛像以及《創世紀》天頂畫等作品舉世聞名,與達文西和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早前意大利巴傑羅美術館(Musei del Bargello)宣布,將在下週開放佛羅倫斯聖老楞佐大殿(Basilica di San Lorenzo)中一個秘密房間,專家相信米開朗基羅曾在內匿藏兩月,期間在牆面留下大量草稿。房間在1975年被發現,在多年修復工作後,今年會是首度對公眾開放。

米開朗基羅曾匿藏兩個月的秘密房間將對外開放(Musei del Bargello)

秘密房間與意大利麥地奇(Medici)家族息息相關,麥地奇家族是佛羅倫斯15世紀至18世紀最強大名門望族之一,家族成員遍佈政商界,曾產生多名教宗以及政要,堪稱控制佛羅倫薩命脈。當時麥地奇家族大力贊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便曾加入麥地奇家族所人文學院,就哲學和藝術進行全方位學習。後來在1513年,家族成員當選教宗,委任米開朗基羅重建佛羅倫斯聖老楞佐大殿立面,並為教堂大殿創作雕塑,後來贊助人因經濟原因停止工程,但這成為米開朗基羅接觸該建築契機。

在1527年,他參與政治運動促使麥地奇家族離開佛羅倫薩,並與當時政府交好。於是1530年麥地奇家族重獲政權時,他被時任教宗處死,專家相信該判決便是讓米開朗基羅在秘密房間中匿藏兩個月的原因。

該房間長10米、寬3米、若2.5米高,牆面有大面積米開朗基羅手稿,多為人體肖像,其中有些與他《麗達與天鵝》以及大衛像等其他作品相關。在文藝復興時期完結後,這間房便吿荒廢,在1975年被發掘前一度成為煤炭儲藏室。房間將於今年11月15日(星期三)開放至來年3月30日,每週限量100枚門票出售。受房間尺寸限制,每名訪客最多能在房間逗留15分鐘,每次最多能讓4人同時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