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抗生素的疑惑│Sci Papa

撰文:科豆
出版:更新:

前幾日,筆者女兒不知為甚麼生了一粒紅點在臉上,而且一兩天後還變得紅腫了,筆者就帶著女兒去看醫生。醫生詳細檢查過後,診斷是「被蚊咬」,但傷口有輕微的細菌感染及發炎的症狀,還好算不上嚴重。於是,醫生開了兩支藥膏給女兒,一支是止痕,一支是有抗生素成分的藥膏。

「蚊咬都要用抗生素?!」但筆者當下又沒有向醫生提出這個疑惑。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心裏怕醫生覺得專業被質疑。人與人溝通的阻隔,其實在於對別人有太多的假設,要是那一刻筆者主動提問,踏出醫患溝通的第一步,也許醫生會說明他處方抗生素的原因。

(Getty Images)

之後,筆者與女兒到藥房取藥,心中又產生另外一個疑問,「究竟呢啲外用抗生素有冇一個3至7日嘅療程呢?」還是問清楚藥劑師比較好!取藥時,筆者開口問:「請問呢隻有抗生素嘅藥膏有冇話要搽多少日?」

以下是那位藥劑師的回應:

「呢隻係搽㗎,無話要搽幾耐喎,你諗多咗啦,食嗰啲先有㗎。」之後佢定咗2至3秒:「有乜,你問返醫生啦!」但因為當天筆者趕時間,所以沒有再問醫生了。

如果是你,你會用這支抗生素藥膏嗎?又會用幾多日?當然,筆者名句都是「有嘢緊係問醫生啦!」,不過學懂自己尋找可信資料,又懂得看科學文獻,都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自己才會最著緊自己或親人的健康,而了解多一點點才可以在問醫生時問得更準確。

今次,筆者回家與家人吃過晚飯後,就努力找尋資料。首先,大部分在香港註冊了的藥物都會有一張關於該藥物資訊的紙張,筆者先從那裏入手。

其中一段:

"How long should you use xxx for?

Use xxx for as long as your doctor has told you. If you are not sure, ask your doctor, nurse or pharmacist. The bacteria are normally cleared from your skin within 10 days of starting treatment. Do not use for more than 10 days."

藥膏紙說,「醫生話用幾耐你就用幾耐」,但醫生沒有跟我說什麼。

藥膏紙說,「如果你唔肯定,你可以問藥劑師」。問了啊,但他說我想多了?

然後,原來藥膏紙說不要用多於十天。作為病人,真的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不能夠完全依賴醫護人員。有時他們未必夠時間跟病人說清楚所有細節,而他們亦不可能記得所有資料。

接著,筆者當然亦有上網找資料,發現其實皮膚上的輕微感染是否需要用上抗生素,是備受爭議的,連醫學界亦沒有足夠證據去下結論。而筆者女兒的傷口真的十分細小,而又被診斷了是「被蚊咬」而已,真的有需要用抗生素嗎?!曾經有聽過病人因醫生不開藥而有疑慮,亦有病人會擔心沒有藥吃令病情變得嚴重,更甚是如果病人要重回醫院看病,可能會因此而投訴醫生。這令筆者聯想到,病人與醫生之間除了有溝通上的問題外,還有互信的問題需要處理。

(Getty Images)

最後,筆者想進一步討論的並不是醫生是否該開抗生素、筆者女兒是否該用這支抗生素藥膏,因為不會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反而是筆者如何從尋找資料中,得到所需的資訊及更大的信心去決定是否把抗生素藥膏塗在女兒的臉上。這其實也可算得上是讀科學所訓練出來的一種精神⋯

對筆者來說,科學並不只是在科學知識上的學習,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對每事都好奇、思考、懂發問,然後再用不同方法尋根究底的精神;這種精神能令你更能了解到真相及減少對別人的完全依賴,尤其是對於自身的健康問題時,能獨立思考其實是十分重要的事。

Reference:

https://www.cadth.ca/sites/default/files/pdf/htis/2017/RC0853%20Topical%20Antibiotics%20for%20Infected%20Wounds%20Final.pdf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