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影子老師伴自閉症兒童上學 引導學習社交技巧助融入群體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孩子有自閉傾向,家長要尋求支援,輪候政府的評估和治療服務需時,特殊學校學位亦嚴重不足。不少家長為了及早讓孩子接受治療,唯有自掏腰包選擇其他私營機構及專科的服務。當中有一對一的密集式治療,亦有社交技能小組。當自閉症孩子的情況有改善,「影子老師」便擔當著幫助他們順利融入主流學校的重要一環。
影子,即是暗地裏跟著別人的步伐走,那麼影子老師的角色及工作又會是怎樣呢?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Hong Kong行為分析治療課程監督郭雅瑜

擁有13年影子老師及行為分析治療經驗的郭雅瑜(Nicole)指,自閉症兒童通常會在行為、語言溝通和社交三方面遇到困難。「例如他們會發脾氣,接受不了轉變,有很多自我刺激行為,令他們未能專心上課;他們不理解別人的說話,又未能好好表達自己,以致社交方面有缺失,未能建立好互動關係、會較被動。」

先一對一 情況穩定再重回校園

在Nicole的服務機構中,一般都是家長在學前班發現子女有自閉症徵兆,或者已經確診有自閉症,然後尋求治療。當治療師發現孩子有行為、語言溝通和社交三方面的問題,而難以融入群體校園生活中,就會開始一對一治療。當孩子有顯著進步、表現平穩時,治療師就會讓他嘗試重回校園或其他群體環境。

自閉兒需分拆技巧逐步學習

為什麼在眾多特殊教育需要種類中,自閉症兒童特別需要有影子老師的幫助呢?Nicole解釋,自閉症兒童的學習途徑跟一般孩子不同,他們需要成年人幫忙分析、分拆主動自學、社交遊戲、語言溝通等技巧,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學習每個細微步驟。

例子如下:

為自閉兒尋找「動力」將技巧泛化

當自閉症兒童在一對一治療中順利完成基本必需技巧,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將它們泛化到另一個環境。Nicole指,自閉兒本身的興趣狹窄,做大部分事情的動力都較低,以致本身在一對一環境下可以完成的技巧,在另一個環境下未能完成。「例如一般小朋友都重視老師的讚賞,想做最了不起的學生;對校園中很多事物都感興趣,充滿學習的動力。但自閉兒去到群體環境『無欲無求』時,很多技巧明明他已經學懂但做不出來。」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熟悉自己的影子老師,為他們找出一個最合適的學習動機。

通常開始服務前,影子老師會跟學校校長、老師、一對一治療顧問和家長開會,溝通好服務的目的、影子老師的角色。為了保持低調,影子老師通常都會扮演學校的助理,同時照顧治療對象以外的學生,自然地融入課室之中,以免其他學生覺得該位同學有異。另外,有時影子老師需要借助其他同學協助製造機會,讓治療對象練習泛化技巧。例如請同學跟他聊聊天,訓練他適當地回應別人。這些都需要得到校方理解和同意。

與校方有良好的溝通,能夠促進影子老師在課室中為治療對象製造更多練習的機會。(Getty Images)

影子老師與一對一治療交替進行

各方都配合好後,影子老師就會在課堂上觀察治療對象在學校中的強處和弱處。根據Nicole的經驗,「自閉症小朋友比較固執,有好多自己的想法,不太願接受別人意見。例如有個小朋友很喜歡出去學校的戶外空間玩耍,時間到老師召集學生時,他不肯服從,就會出現賴在地上、大叫的行為。」

整個過程中,影子老師會向治療顧問匯報他所觀察到的偏差行為和問題,讓小朋友在一對一治療時可作針對性訓練。在一對一訓練好後,又會由影子老師負責協助小朋友將技巧帶到校園之中。通常影子老師服務和一對一治療的比例是:一日六小時,各部分佔三小時。他們會有系統地制訂治療時間表,設立短期和長期目標,每週由治療顧問監督及仔細跟進個案,然後每月檢討治療成果。

Nicole強調,在校園環境的泛化練習中,讓小朋友自己親身完成是最為重要。其他老師看到小朋友不回應別人時,可能會催促他「你快回應別人吧!」;當小朋友聽不懂老師的講課時,又會急不及待為他作簡短解釋。這些都是即時令小朋友在當下的環境中看上去比較融入其中的方法,但不能助他學習獨立。「小朋友要自己落手落腳去做,取得經驗、成果才可再塑造出他下一次的行為。這會令他們更有成功感、自信心,成功率較高。」

早介入早離開最理想

Nicole建議小朋友愈早介入治療愈好,因為幼稚園通常比較包容、功課量較少、社交行為較容易處理;K3升小一的階段,小朋友要適應全日制上課和功課量就會比較影響其表現。而愈早離開個案是他們最大的目標,不過治療時間的長短要視乎個案的能力程度。她表示最快試過兩三個月就可以撤走,但有些要以年計算。而撤走方式不是「一刀切」,可能三小時中本身有五個環節,先在小朋友比較能獨立處理的三個環節中撤走。

影子老師成功之道:見微知著

現時身為治療顧問的Nicole認為,影子老師最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洞悉到小朋友的行為背後有什麼原因和意圖。「例如小朋友覺得賴在地上是想人知道他想繼續玩,影子老師要分析到小朋友的行為才可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導小朋友用適合的方式提出要求。例如簡單直接地跟老師說『我想繼續玩』。」如果影子老師未能見微知著,只會大海撈針,未能為小朋友作出有效的治療。

Nicole曾經遇到一個從K1開始接受治療的個案,他出現了所有自閉症的行為問題。去到某一個階段,他要參與學校K1的表演,雖然他不是表現得最優秀,但媽媽在台下也感動落淚。「對於一個媽媽來說,子女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看起來並無差異,即使只是短時間都會好開心好感動。」這是她經常提醒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