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梳理情緒、給予安全感 專家教你3式安撫小孩情緒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因逃犯條例而引起的社會衝突愈發激烈,不論是電視、報刊還是手機都有大量相關新聞,小孩難免會接觸到暴力資訊,或會因而引起激烈反應。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Victor)表示家長除了應該替子女篩選資訊,亦應適當地疏導小孩情緒。

Victor指小孩想多了解時事是合理的,但家長應先過濾。

當小孩看到打人或血腥影片和照片時,難免會感到驚慌和害怕,有家長或會阻隔子女接觸所有新聞資訊,但Victor認為如小孩想了解社會事件是合理的,家長不宜完全隔離,但可以為小孩篩選適當的新聞,把過於暴力和血腥的照片影片先過濾。

當小孩因為新聞畫面而感到不安和激動,Victor建議以下三個處理步驟:

1:即時把小孩與資訊隔離。

2:幫助辨別及疏導情緒,給予同行感。
年幼的小孩未必知道甚麼是驚慌、害怕、憤怒等情緒,Victor建議家長可形容一下身體的感覺,協調小孩理解,例如「你可能會覺得身體好熱、心跳好快或喘氣,媽咪知道你或者會好擔心或好驚,唔知點算……」Victor建議家長減少用「是不是」這類closed-ended questions(封閉式問題),可多用「或者會……」、「可能會感到……」等open-ended questions(開放式問題),因為面對封閉式問題時,小孩或會慣性地只回答是或不是,而開放式問題則可鼓勵小孩說多一點點。

3:給予安全感。

疏導情緒後,便要提供安全感。Victor建議家長可直接一點的說「媽咪嗲哋都不開心,不過會陪住你。」讓小孩知道父母會在身邊保護自己,對話時亦不妨多點身體接觸,例如擁抱或摸摸頭等等。如果小孩向來有陪睡物件如小被被、布偶,亦可讓小孩抱著,Victor指出這步驟的重點是要利用小孩向來熟悉的物品或對象,來釋除心中突如其來的不安。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受訪者提供照片)

另外,情緒亦有潛伏期,Victor指即使小孩沒有即時的明顯反應,並不代表他們心底完全沒有情緒,當知道子女接觸暴力資訊後,家長亦應主動關心小孩的心理情況,同時亦提醒父母在梳理過程要保持中立,不應加入過多個人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