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咪唔易做】處理小朋友情緒 獎罰分明的方法 │H.Y老師

撰文:爸爸媽媽唔易做
出版:更新:

相信每一對父母在教導小朋友方面都會遇到不少問題,特別是當遇到小朋友情緒不穩的時候,如愛哭、發睥氣等。大人可能心想明明已經盡力但為甚麼都未能好好處理,因此十分明白爸爸媽咪心中都會有一份說不出的疲累。H.Y老師分享過很多處理小朋友情緒時的一些方法和遊戲,這次想回到基本步,分享有關「獎罰分明」的處理方法。

有意義的「獎賞」

當小朋友在情緒行為上有好轉時,爸爸媽咪應要及時讚賞和鼓勵小朋友。但有一點要留意是,當我們讚賞小朋友時,必需要有意義、語氣要肯定和真誠,不能讓他們認為只是簡單的說話,導致日後不把這些讚賞當作一回事。

很多時作為父母都會認為物質才是獎賞,但是對小朋友來說大人的肯定才是真正重拾自信的禮物,所以一個擁抱、眼神,以及微笑等,都是對他們很好的獎賞。

「罰」的定義絕對不是打鬧

每次當小朋友有脾氣時,家長很容易便立即說:「你再發脾氣,你就無得玩!」等說話。在那一刻小朋友已經心情很差,不能聽從所有說話,當再聽到這些令他們更抓狂的說話,只會令事件持續。又或者立即暫停,但長遠來說小朋友未能學習慢慢自己調節而改善這些情緒行為。

「罰」的五個原則

1. 定下規則: 要先與小朋友定下什麼可以做,什麼是爸爸媽咪不願發生的,先講清楚,並預先說了違反了時會有什麼「懲罰」,如沒有玩具、不到公園玩等。

2. 要有心理準備:初次發生要預先提醒,再有發生便會進行該「懲罰」。

3. 提供聆聽的機會:要讓小朋友有解釋的機會,聆聽他們內心的說話。

4. 針對行為:要解釋清楚「懲罰」的是指「行為」,不是小朋友是乖與否。

5. 憤怒不過夜:就如大人一樣,鬧交不要過夜,不可放在心。「懲罰」過後,不要再提及,否則小朋友會認為被大人針對呢!

現今小朋友不再只會一直服從,他們都喜歡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慢慢一步一步的引導他們,小朋友都能夠慢慢作出行為的改善。相信自己,不要心急,總會有收成!

作者簡介:H.Y老師

幼兒教育工作者,近十年的幼兒教育經驗,喜愛小朋友和音樂。十年發現不同小朋友有不同性格,但總會把爸爸媽媽弄得頭也痛了。確實小朋友思想創意無限大,現今爸爸媽媽確實不易做。因此,希望藉此可以在這裡分享更多爸爸媽媽意想不到的小方法和小遊戲,增加對小朋友的暸解,等大家一齊成長,做咩都易如反掌!

作者Facebook專頁:爸爸媽咪唔易做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