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停課】長困家中感壓力 5個方法讓親子在疫中尋樂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近日社交平台廣傳的應景改編歌《My Class Will Go On》,正好譜出停課期間的教育新常態,瞬間成為一時熱話。歌詞指出在疫情的影響下,教師讓學生登入視像會議平台,將實體課堂轉化為網上教學延續下去。在這非常時期,師生以教育科技連繫,重新投入早會、實時課堂、輔導班、小組討論,甚至補課等。然而,長時間待在家中也可能令人倍感壓力,甚至覺得生活儼如「困獸鬥」,影響身心靈健康,此時便需要妥善規劃網上學習時間表。【編按:撰文為香港教育城發展部主管洪婉玲】

學生平時在校園內有「轉堂」、小息、午飯等小休時間,又能參與各種活動伸展肢體和與同學傾談,放鬆心情,使他們在學習及休憩之間取得平衡。因此,設計網上學習時間表時,也不要忽略小休、舒展和放空的重要性。常言:「喜樂是良藥。」保持身心開朗、鍛鍊正面心態、學習感恩,是面對逆境的致勝之道。在抗疫期間,可如何尋找樂趣呢?以下是一些小錦囊供參考:

均衡生活時間表

這場疫情帶來全新挑戰,許多教育工作者只能「摸石過江」,隨機應變。當局方宣布延後復課日不早於4月20日,大部分學校始透過視像會議工具進行實時網上課堂,以追趕課程。

無論學校是按照原來的時間表上堂,又或重新訂立時間表也好,孩子都要重新適應學習,容易影響情緒。家長可和孩子一起設計均衡生活時間表,以學校的時間表為基礎,加入休息、活動、閱讀和功課時間,讓孩子重投健康而有規律的日常,減低不明朗、難掌握的元素,從而舒緩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另外,家長能清楚孩子的日程,心境自然也會開朗起來。

親子動手做

由於孩子在停課時缺少戶外活動,也少了與友人互動的時間,家長可為他們安排一些適合其年齡的「動手做」活動,並加入有趣味的學習元素。例如: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可和他們從準備早、午、晚三餐,學習均衡飲食金字塔、每類食物的營養、管理買餸的預算、控制做菜的時間等,當中包含數學、常識、科學等知識及應用,也讓他們明白媽媽或工人姐姐每天為他們準備食糧的辛勞,學懂欣賞及感謝他人。

至於年長的孩子,則可以和他們設計主題式桌上遊戲,就如人生規劃、理財等,把思考個人未來發展、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融入遊戲中,助人自助,讓他們掌握自己的想法,為人生目標和未來計劃訂立框架。同時,這些活動能造就不少優質的親子溝通時間,增加互相了解。

容讓「放空」

當孩子每天努力學習,特別在星期天,除了舉行家庭活動外,也應讓他們有「放空」時間,讓腦袋隨心思想。即使是百無聊賴的思緒,甚或讓腦筋停下來什麼也不思考,也有助緩衝日常生活帶來的壓力和疲倦,過程就如把背包中的物件倒出來,讓自己鬆一鬆,之後再重新放入有用之物,恢復精神。

學習感恩

擁有半杯水,大家所感到的是埋怨還是感恩呢?這實是個人心態的選擇,前者帶動負面情緒,愈埋怨愈不開心,且會影響身邊人;後者卻使人擁有正能量,愈懂得感恩,就愈能處理逆境,亦可感染其他人。

這種正面心態需要培育及實踐,重點不是單純為某情況而感恩,而是從身處的困境中找到感恩之處。例如:不為自己有的口罩比朋友多而感恩,而是因自己有足夠的口罩與其他人分享而感恩。感恩不但能使心情豁然開朗,當中的分享更能產生無法以物質代替的滿足,滋潤心靈。

未來是多變、難掌握和預測的,藉著這次疫情帶來的外在困境,家長可與孩子一同學習如何以平常心自處,在逆境中尋找喜樂,塑造內在身心靈健康的條件,成為擁有21世紀技能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