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角色地位日趨重要 與子女建立親密關係有助健康成長|招雋寧

撰文:招雋寧
出版:更新:

爸爸應該有甚麼角色?許多爸爸都未必說得清楚。西方社會推動父職運動多年,他們相信爸爸不只要賺錢養家,更加要與子女建立關係,這有利孩子成長。沒想到,原來亞洲人對於爸爸角色的觀念也正在改變。來自加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分析了「亞洲四小龍」、日本以及中國各地對於爸爸角色的觀念,並且發現亞洲的爸爸正朝突破單純賺錢養家的定位。

男女家庭責任愈趨平等 爸爸更投身家庭

亞洲四小龍、日本以至中國某些城市的經濟發達,男女的學歷和地位平等,女性的學歷和賺錢能力甚至比男性還要高。

愈多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為事業打拼,意味著生小朋友的經濟和生涯規劃代價愈大。雖然不少媽媽最終還是會在照顧幼兒和事業之間掙扎一番,但不多會完全主張「男主外,女主內是必然」的想法。這衍生了更多雙職家庭,爸爸就更要去分擔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責任。

亞洲各地研究:爸爸參與育兒有利子女成長

日本和新加坡的調查反映這事實:愈來愈多爸爸會在工餘做家務,以及與小朋友建立關係。兩地近年已累積不少研究,均發現爸爸主動與子女建立關係,對於子女的社交能力、自尊感、情緒發展、整體自我價值和感受被愛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好處。台灣亦有研究顯示,爸爸投入關係有利孩子的學術動機和表現。

政策、社區組織、媒體 攜手帶動父職風氣

學者進一步分析了政策、民間組織和媒體文化,如何影響人對爸爸角色的觀念。政府推動侍產假和有利男人照顧家庭的政策,其理念反映了鼓勵爸爸為幼兒和妻子,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學者又注意到亞洲的父母特別著重子女的學業。各地政府特別推動的家校協作,使爸爸有更多機會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

不僅如此,各地的社區組織亦正積極推動父職運動。學者分析了新加坡的「Center for fathering」、香港的「Dad’s network」、南韓的「Duranno Father School」以及日本的「All Japan Father’s Club」等組織的策略,以及他們讓爸爸建立與子女關係的成效。

能抽空參與社區組織的,往往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爸爸。好些地方均採取大眾媒體的策略,提升基層爸爸對於父職的意識。日本政府推動「ikumen(育兒的型男)計劃」,在地區層面廣泛推動父職參與。南韓的爸爸綜藝節目,如有名的《爸爸去哪兒》就蔚為風潮,甚至被帶到中國媒體之中,爸爸角色的關注更為「入屋」。

綜合各種現象,亞洲的新一代爸爸愈趨發揮「爸爸」這角色。學者作結,指出亞洲的爸爸正在擴闊自己的定位,朝著突破「只是賺錢養家」而行。

招雋寧

作者: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作者組織網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職爸爸,認為世上沒有爸爸是兼職的。好奇心重,鍾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搵到傳說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並負責管理一個研究父職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