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招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 紓緩焦慮或恐懼|Natalie Yim

撰文:Natalie Yim
出版:更新:

「心理準備」似乎是每位運動員都會做的事。它幫助運動員提升自信、集中力、動力等等,體育界相當重視。另外,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心理輔導亦會透過類似的心理建設去紓緩焦慮或恐懼,例如減輕飛行恐懼者在飛機上的不安,或者紓緩即將做手術的病人之心理壓力。其實,它也可以應用在教養上,對孩子大有好處。

教授小朋友「心理準備」的技巧,就像給他們注射疫苗,讓他們先對壓力產生抗體,日後面對高壓環境(如考試)時會更輕鬆。此外,如果孩子在新環境容易感到不安的話,預先給他們一些心理建設,能夠幫助他們穩定情緒。

(GettyImage)

(1) 想像情境

例如,小寶明天要參加小提琴比賽。家長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引導他一步步想像明天會碰到什麼:大會堂前面有一道樓梯,比較滑,要小心。進去以後,可以先轉左上洗手間,然上二樓登記。比賽場地的冷氣可能比較大,令你覺得更緊張,不要緊,閉上眼睛,保持平和呼吸……

簡單來說,「想像情境」是讓子女準備面對一些可能影響他們臨場情緒和發揮的事,避免孩子把心思(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浪費在周邊環境。這樣做,他們便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賽上,表現得更好。

(GettyImage)

(2) 預告

如果孩子在新環境中容易感到不安,家長更應該預先說明,等一下可能會遇到什麼事情。例如,小寶明天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家長可以告知他,派對有多少人出席、他會看到什麼人、有什麼遊戲……來自家長的預告,為孩子增添一份安全感,減低他們的不安和避免他們過份擔心。

(GettyImage)

作者簡介:

Natalie Yim 為資深英語教師及《童理心》會董,語言學畢業,掌握語言的微妙,後修讀心理學,了解行為動機,故善於解讀小孩的說話與舉動,相信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基礎:理解應比責備快,解決問題應比懲罰落力。

相關文章:能積極面對逆境 4個方法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Natalie Yi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