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玩四類角色扮演 訓練小朋友社交能力 |Natalie Yim

撰文:Natalie Yim
出版:更新:

這陣子女需要留在家中,有家長憂慮小孩與同儕的互動減少,而影響社交能力,問我如何是好?要發展社交技巧,小朋友除了需要和差不多年紀的伙伴相處,也需要學習與大人(家長、老師、其他社會角色,如巴士司機,零售店員等)溝通,不過社交技巧是日積月累的,而這段防疫時間,相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尚算短,家長無需太擔心。

權宜之計是在家中玩扮演遊戲(Pretend Play),讓小朋友練習一些基本社交技巧,如合作,輪流,分享,聆聽,眼神交流等。雖說是替代方案,但遊戲一向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只是說,這段時間更應該做。

扮演遊戲大致分四類:(1)憑空想像(用隱形茶壺倒茶),(2)替代(以香蕉裝作電話),(3)角色代人(扮演醫生護士),(4)配置角色(把洋娃娃當成嬰兒)。大量心理學研究指出,扮演遊戲除了可以訓練上述的基本社交技巧,還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其他技能。

語言:在扮演遊戲中,小朋友會使用比他們日常用語更高等或複雜的語言。例如,飾演老師時,他們自然會模仿老師平日的用詞和句子結構。小孩把大人的詞彙融入自己的用語,他們的語言能力會因此漸漸提升。

情感與同理心:扮演遊戲中有一些場面,例如小狗病逝,當小朋友把自己代入小狗主人的角色,他們多少想像得到離異的悲痛。

創意:扮演遊戲中讓小孩有機會天馬行空,練習運用想像力,而如果小孩能夠靈活地運用想像力,這種能力將會終生受用——用於解難,設立目標,探求新事物等。

扮演遊戲的好處多多,不能盡錄。如果想解決小孩這陣子缺少社交互動的「當務之急」,家長還真的要趕快和他們玩玩看。

作者簡介:

Natalie Yim 為資深英語教師及《童理心》會董,語言學畢業,掌握語言的微妙,後修讀心理學,了解行為動機,故善於解讀小孩的說話與舉動,相信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基礎:理解應比責備快,解決問題應比懲罰落力。

相關文章:能積極面對逆境 4個方法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Natalie Yi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