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小朋友害怕與父母分開 千萬不要偷偷離開…

撰文:張嘉晴
出版:更新:

不少家長在育兒期間仍然要外出工作,少不免要與家中的小孩暫別,加上小朋友進入學齡時期,幾乎每天都要到學校上課,不能時刻和父母待在一起。大部分小孩都很抗拒與家長長時間的分離,而且討厭和懼怕陌生的人和地方。家長如果發現很難和小朋友道別,就要留意以下幾項建議,學會處理這種常見的分離焦慮問題。

(gettyimage)

分離和學校焦慮

格蘭瑟姆市Erin Boyd-Soisson博士曾指出,分離焦慮症最常發生在小朋友8至18個月大期間,一旦照顧者走出視線範圍,小朋友可能會開始哭泣、發脾氣,甚至尖叫等,以表現出對照顧者離開的不安和恐懼。當他們發現照顧者看不到自己,就會逐漸平靜下來。專家解釋由於小孩尚未有完整的時間概念,在他們眼中獨處幾分鐘,可能相等於與照顧者一起的幾小時。他們知道家長走到了別處,卻不確定何時會回來,於是對分離產生了不安感。

分離焦慮可以消失,同時可以因為生病或者上學壓力等原因再次復發。小朋友剛開始上學時,可能十分抗拒充滿陌生人的學校,並在道別之前鬧脾氣,甚至提出要父母一起上學的要求。

(gettyImage)

妥善處理分離的技巧

當小朋友的焦慮使自己無法放心離開,生活不時受到停擺,家長可參考以下建議的做法,安慰還未熟習離別的小朋友。

+6

1. 道別要簡短

每次出門前或送小朋友上學前,家長可以預早告訴小朋友接下來的分開,提醒這只是暫時性,確保他們知道自己會再回來,並作簡短的告別儀式,例如擁抱或揮手,維持相同的道別習慣,有助過渡從有家長到沒有家長的階段。家長要避免道別前徘徊,試圖留下來安慰他們只會延長痛苦,忍心離開才能盡快讓小朋友冷靜下來。

2. 避免偷走

有些家長可能怕小朋友直接看到自己離開,因而避開他們視線偷偷溜走,但小心這樣會弄巧成拙,沒有預告的消失讓小朋友沒機會說再見,並更加擔心家長下一次的離開,加劇他們的不信任。

3. 練習分離

為了向小朋友傳遞,短暫分離後總是會回來的信息,家長可以與小朋友信任的人偶爾離開,短至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讓小型的分離融入生活。重聚時給小朋友一個擁抱,更可以送上小玩偶,並和他們閒逛一會兒,提醒小朋友無論分離有多難過,再見面時總是會美好的。

4. 準備「離別裝備」

家長可以預備毛絨動物玩偶或毯子給小朋友,他們獨處時就能獲取安全感。亦可以送給小朋友家庭照片,好讓他們想念父母的時候得到安慰。

5. 睡前睡醒的獨處時間

小朋友午睡後醒過來,家長不用急著叫他們起來,尤其讓嬰兒在床上自己玩耍,體驗和熟悉獨處的感覺,長遠下來有助他們增強自信和安定感。家長亦可以在小朋友睡覺前進行一些幫助放鬆的活動,例如講故事,減輕即將要就寢和獨處的不安,又可以播放輕鬆的聲音如海浪聲,令獨處時房間不會過於寂靜。

資料來源:A Parent's Guide to Separation Anxiety in ToddlersHow to Handle Separation Anxiety in Babies

相關文章:消息指教育局下周會晤學界 商討恢復全日課 家長發信教育局反對

教育局回覆家長內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