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24節氣|慎防濕疹來襲  中醫教媽媽煲兩款素湯清熱除濕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繼立春之後,又來到24節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中醫媽媽謝嘉雯表示「雨水」後春雨漸增,春雨雖能潤澤萬物, 但同時亦為南方的香港帶來潮濕多變的氣候。常見症狀為容易怕冷、肌肉關節酸痛、皮膚痕癢等,故宜注重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護脾胃的目的,防治濕疹。

點圖即睇謝醫師推介適合全家飲用的「雨水」素湯:

+5

謝嘉雯醫師說:「淮山因其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為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同源之品。初春濕氣多夾寒而來,北蓍性味微溫,能益氣健脾,並運陽利水。白扁豆健脾化濕,配合清熱除濕的土茯苓, 和清熱利尿的粟米和粟米鬚, 使濕熱從小便而去。此湯除了防治濕疹外, 對濕困肌表, 表現關節肌肉酸楚、日間嗜睡的人士亦有改善作用。」

+3

赤小豆與茯苓同可利水滲濕, 茯苓偏於健脾,而赤小豆善於下行,使水濕下泄,並偏於清血份的水濕, 對輕度潮紅的皮膚有緩解作用。謝嘉雯醫師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加入清心利尿的燈芯草, 除了使濕從小便去外,亦有助那些受濕熱困擾,影響睡眠的人睡得安穩。」以上素湯有助大家健脾祛濕,改善潮濕天氣引起的皮膚痕癢不適,並適合受春天潮濕氣候影響,引致食慾不振,時時欲睡的脾虛人士。

進入潮濕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 則散而為雨矣。」謝嘉雯中醫師說:「春屬木,而木的生長需要水,經歷寒冬後,東風吹化了冰水,蒸騰而為雨,所以立春後就是雨水節氣。春雨雖能潤澤萬物, 但同時亦為南方的香港帶來潮濕多變的氣候。」

愛吃生冷食物人士注意

謝醫師表示由於人們因淋雨或居住地潮濕,此為「外濕」;肌表經絡被「濕邪」所侵,容易表現為怕冷、肌肉關節酸痛、皮膚痕癢。她說:「若平日喜歡吃生冷食物、吹空調冷氣或工作、學業多思慮,便容易形成脾虛體質, 導致不能運化水濕, 日久便形成『內濕』困於體內。」

當受到氣候變化、誤食致敏食物或接觸致敏源時,便容易誘發濕疹;表現瘙癢,她說:「抓癢後皮膚糜爛滲液,並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脾虛症狀。這種脾虛濕蘊型的濕疹多好發於潮濕的氣候,如春天的回南天。」

脾胃易受寒濕之邪所困,濕性粘滯,難以去除。『雨水』後春雨漸增, 應當著重清利濕邪, 從而達到養護脾胃的目的,防治濕疹。

由於湯水食療對濕疹初起或輕度濕疹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謝醫師表示可避免加重症狀,但濕疹症型有多種,她說:「除了脾虛外, 還有壓力引起的肝鬱氣滯型、血虛風燥型的慢性濕疹……等,而且往往互為轉化。湯水食療因藥性平和,因此適合一般人士保健飲用, 但面對嚴重的濕疹症狀時,便應找註冊中、西醫積極治療,對症下藥, 待情況好轉穩定後, 才繼續輔以食療鞏固, 方為正確處理之道。 」

*以上食療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農曆新年假期小朋友食滯致胃口差 中醫教沖3款飲品消滯化痰

+6
+3
+7

相關文章:立春24節氣|中醫建議忌吃一類食物免影響脾胃 2款湯助兒童增高

+21
+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