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可以分「三手」 識得讚小朋友社交能力愈高|譚鴻昌

撰文:譚鴻昌
出版:更新:

作為父母,我們都怕小朋友接觸二手煙及三手煙。但在親職教養技巧中亦存在著第二及三手的技巧!

小朋友從幼稚園後段開始已能從各種教養技巧訓練同理心及利他行為,如果父母能互相合作能更易達致果效。父母教養上的合作即「共同親職合作」(Co-parenting),近年的本地研究發現,不論父母的親職教養技巧高低,假若雙方在教養及照顧小朋友上能互相支持對手、合作的話,小朋友的同理心及社交能力則愈高 (Lam et al., 2018)。

美國心理學家E. Christophersen和 S. Mortweet(2003)的研究發現父母運用「讚美」 小朋友亦能加強與另一半的親職合作。

+3

即時「第一手」讚美

假設今日午飯後,小朋友能自動自覺幫手洗碗,非常值得讚許,此時,家長可以即時運用「第一手」讚美:「希希今日好乖喎,多謝你自動自覺幫我們屋企洗碗,你真是一個好幫手喇!」第一手讚美需要即時、具體描述,並向小朋友表達感謝。

「第二手」讚美:與另一半合作讚許小朋友!

家長就著同一事件,在小朋友面前向另一半讚美他:「爸爸,你知道今日希希好乖仔嗎?希希午餐之後主動幫屋企洗碗,幫輕了我不少!」小朋友從家長之間的交流得知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再一次聽到家長的讚美感受到認同及感謝。如未能作出第一手讚美的話,亦可以第二手讚美補救。

「第三手」轉達值得被讚的事

父母或需要工作,或未能即時就住小朋友的「好事」而作出讚許。故家長可透過電話短訊、音訊或電話對話,向另一半具體地表達小朋友的「好事」。當另一半放工歸家,與小朋友見面時就可以運用「第三手」讚美主動提出話題:「今日我聽媽媽說你午餐後幫手洗碗喎!是真的嗎?」

小朋友看到父母的緊密合作互動,除了感受一件事而被讚美三次外,同時亦了解到父母有多麼欣賞自己的「好事」行為與成就,慢慢建立起小朋友的利他主義與同理心發展。

作者:譚鴻昌(註冊社工及認證家長教練)

從事社福工作十餘年,有感香港社會對爸爸的服務及支援不足,故加入DADs Network工作,分享父職教養心得,及組織香港的爸爸、推動積極父職運動(Active Fathering)。

作者機構網站:https://www.dadsnetworkhk.org/

機構簡介:

香港父職服務機構DADs Network於2015年成立,志於推動積極父職(Active Fathering)及組織香港爸爸建立互助平台。機構於2016至今,與香港幼稚園及小學、社福機構舉行超過70場名為「與爸爸有個約會」的父職講座,提醒香港爸爸需要多參與孩子教養工作。當中95%參加者於活動後都表示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並承諾願意與孩子定期約會。機構會定期進行聚會,讓爸爸互相交流分享親職教養心得,組織全港首個純爸爸教養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