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快樂指數創新低 7成想與朋友見面 逾半對前景欠信心想移民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兒童在學習、社交、情緒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香港小童群益會以「希望感」為主題,向兒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受家庭經濟及疫情影響,兒童快樂指數跌至近年新低。機構指,疫情下孩子少了回校接觸老師及同學,要及早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家長的角色更為重要。當孩子出現異樣,宜盡快向學校社工等專業人士求助。

7成想與朋友親身見面 文字交流不減孤獨感

學校停課期間,兒童需要長期透過網上學習。學校是兒童發展社交的重要場所,當兒童不再回校學習,社交活動大幅減少,可能會削弱兒童的社會支援網絡,令兒童感到孤單,對希望感和快樂程度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小童群益會今年以「希望感」為主題,於本年2至3月,以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向隨機抽樣的6至17歲兒童會員進行調查,了解兒童對的快樂和希望感,以及對未來的目標和規劃,一共收回755份有效回覆。

按圖即睇對家長的建議:

會方分別曾於2008、2016至2019進行相關調查,今年的結果顯示,兒童快樂指數平均分為6.94,首次跌破7分的「快樂」區間,其中12至14歲兒童有較大的跌幅。

調查指,過去一年,兒童的社交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70.9%表示「有點想 / 很想與朋友多些親身見面」,39.5%「有時 / 經常覺得孤獨」,逾四成兒童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從來沒有/甚少與朋友親身見面。此外,若只以文字訊息聯繫,孤獨感不會明顯減少;相反,以愈多種方法與人聯繫,如電話通話、視像見面,孤獨感會愈低,希望感亦會愈高。

疫情的持續亦對兒童產生情緒影響,39.1%曾遇上重大困擾或情緒波動,主要是有關學業、社交及家庭的困擾,其中33.9%未有主動找人傾訴和幫助;1成多認為在重大困擾或情緒波動時,沒有可以傾訴或求助的對象。

按圖即睇對兒童及學校的建議:

+3

兒童對社會前景欠信心

調查又顥示,兒童對社會視況感到不滿意,對前景缺乏信心。對於「政府整體施政令人滿意」,50.9%表示「很不同意 / 不太同意」; 對於「香港的經濟前景理想」,38.9%表示「沒有信心 / 信心不大」。有長遠生活目標的兒童中,有19.7%的兒童選擇「移民到外地」為目標之一,當中12至14歲佔約兩成三,15至17歲佔約兩成二。

會方表示,個別群組包括領取綜緩的家庭的兒童及15至17歲的青少年面對更多困難,快樂程度較低而孤獨感較高,他們對前景的信心亦較低。在疫情持續的狀況下,這些群組對支援服務及措施的需求會更大。

同場加映:兒童醫院對出公園假日逼爆人 病童家長:公園人流多令附近大塞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