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言能力因材施教 新會商會學校推「配對等級英文閱讀計劃」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上環一向是一個中西文化匯聚、歷史與創新交融的社區,這份別樹一幟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來訪。這裏有一間特別的學校,一直投放很多資源,促使本地學生和外藉學生可以無分彼此、打成一片,這間小學就是新會商會學校了。
【文章由新會商會學校提供】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新會商會學校校舍面積雖然不及新型校舍大,但亦因為這樣,拉近了老師與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距離,自然地營造粵英雙語學習環境。

就如學校裏有一位金髮學生叫衛愛莎,就讀三年級,她最喜歡英文、數學和體育。愛莎和其他同學有些不同,她是英法混血兒,別以為她只會說英文,她同樣能操流利的中文。愛莎為何能擁有良好的中文能力呢?是因為學校老師能夠體貼地照顧她的學習差異,按她中文水平需要,循序漸進地給予適合她閱讀的中文繪本圖書,這樣,愛莎不但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而且有助豐富她的中文詞彙,更能夠培養她喜歡閱讀中文書籍,在短時間內有顯著的進步。愛莎回看自己在入讀新會商會學校之前,她只懂得幾個簡單的中文詞語,現在她已經判若兩人,甚至能夠靈活運用成語了。

愛莎的同班同學葉諾恆,是本地學生。諾恆最喜歡跑步,他剛剛在英文朗誦節取得良好的成績。愛莎和諾恆兩位不同國籍的小朋友,有著不同的中英文語文基礎水平,他們的中英文閱讀目標都有不同,但是恰如其分的挑戰,也能令他們愛上閱讀。

學校推行了一個英文圖書閱讀計劃(SEES Programme),它把圖書按深淺程度分成多個不同的級別。諾恆在一年級時,看的圖書是Grade D,現在三年級已升至Grade K了。愛莎和諾恆對自己在英文方面的進步都感到很滿足,是因為學校培養了他們閱讀英文圖書的興趣。此外,諾恆對於運用英語溝通不會感到害羞和畏縮,是因為愛莎經常會用英文和班上的同學對話,這樣諾恆輕鬆地提升了運用英文對話的能力。

在新會商會學校裏,縱使在同一個年級,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語文程度,老師會為每位學生度身訂造不同的閱讀目標,這正是源於學校因材施教的理念。

學校的英文閱讀計劃(SEES Programme),是按圖書的深淺程度,分為29個等級,由AA到ZZ,每一個等級都約有一百多本圖書。英文科任老師首先會按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評估,為他們配對等級,然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圖書。

英文課程編排每星期都有兩堂的英文閱讀課,在上英文閱讀課時,外籍老師也會因應學生的水平分組,大約分成三至五個小組,大家一起討論故事內容。學校英文課的師生比例也頗高,因校方希望學生能得到多些學習上的支援。一般學校在英文課時,師生比例大約1:27,有些學校支援會好一點,可能是1:12 或者1:13,但新會商會學校希望對學生在學習英文時能有更多的支援,所以師生比例約為1:9。

學校的閱讀計劃除了在課堂中進行,也希望能繼續延伸在家中進行,促進家校合作,家長抽時間與小朋友一起閱讀,從而培養親子閱讀的時間,這個英語閱讀計劃是通過網上閱讀的,當學生遇到不懂的英文生字,可先聆聽網上已錄製好的外籍人士聲帶,然後跟着朗讀。學生也可以錄音並發回給外籍老師,老師會給予回饋。這樣可以改進學生們的聽說英語能力及掌握到更標準的發音。

除了閱讀對學習語言重要之外,學校也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日常有機會多運用和多練習外語。學校有一些外藉同學,這是很好的雙語環境,讓本地學生和外藉學生日常互相交流之下,彼此的中英語能力雙雙得到提升。學校定於每個學年、每一個班級都有中文和英文話劇表演,目的是通過這些平台,能提供多些機會讓學生運用中英文去表達,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以往有些學生在低年級時,雖然英文的表達能力未夠好,但經過多年參與英文話劇表演後,到高年級時,學生無論發音和表達技巧也有顯著的進步。

總而言之,學好語言,目的不是只為考試取得高分數,而是能與人溝通和表達自己,這是一把開啟不同世界的鎖匙。

🔼🔼🔼🔼下學年多區中一都出現剩餘學額👉🏻👉🏻👉🏻👉🏻移民潮影響及人口結構性下降 下學年全港中一料有3,350剩餘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