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受傷不留疤 家長處理傷口需注意4點|陳肖龍醫生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小朋友精力充沛,經常需要「放電」才行。從兩歲到七、八歲的小孩日常活動量越來越多,就算不是踩單車、玩滑板、踢球,也會到處亂跑,無論在家裡還是戶外,弄傷手腳的意外絕對是「家常便飯」。看到孩子的傷口流血,家長自然心痛,但心痛之餘,更重要的是要處理得宜,希望日後傷口盡早癒合、將來疤痕越不顯眼越好。
【作者: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陳肖龍醫生】

傷口該如何處理?

家長處理小孩子傷口時必須先考慮兩個因素,就是傷口的深度和骯髒的程度。如果傷口很深,甚至持續流血,就有可能傷及表皮以下的其他身體部分,所以應該找醫生詳細檢查一下。另外,如果傷口很髒,也應該考慮找醫生徹底把砂石等污物清理乾淨,否則殘留在體內很容易造成發炎。如果傷口是由碎玻璃造成的,就更應盡早處理以確保沒有細微的玻璃碎殘留在傷口裡。還有,如果傷口接近像眼睛那樣的要害部位,也是由醫生處理比自己處理來得更加安全和適當。

小朋友受傷,如在顯眼位置緊記小心處理傷口,勿留下疤痕。(photo-ac)

如果醫生建議要對傷口進行手術,家長就需要考慮是讓孩子全身麻醉還是局部麻醉下進行。大部分父母自然的想法就是不願讓孩子接受全身麻醉,而的確許多形況下縫合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然而,有些時候還是全身麻醉較適合。舉個例子,如果傷口離眼睛很近而採用的是局部麻醉,小孩子一害怕就會動,一動就容易弄傷眼睛。一般而言,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醫生也可以把手術做得更精細一些。

縫合完成後如需拆線,面部傷口一般七天左右拆線,身體手腳則多需要兩周時間。

對疤痕的處理

有傷口就自然有疤痕,一般來說,亞洲人皮膚上的疤痕比較容易顯眼,所以更要小心處理。

處理疤痕有幾個原則要留意:

1.較深的傷口越早清理和縫合越好。從日後疤痕的程度來說,縫合一般比自然愈合的傷口好。

2. 醫生一般不會建議父母用磨砂或果酸去處理小孩子的疤痕。家長可以先用祛疤膏或祛疤貼,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塗上有醫生處方的類固醇藥膏。

3.還必須注意防曬,因為曬太陽會令疤痕變黑,就會變得更顯眼了。

4. 如果傷口長出肉芽,可以考慮往疤痕裡打類固醇針,身體系統的吸收量一般很低,父母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