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相差4年、個性不同 媽媽處理衝突:我會先護著哥哥

撰文:失敗媽媽
出版:更新:

父母都希望手足之情能夠在家庭中培養得好,家長的煩惱就少了很多,可是手足的感情培養需要很多的藝術,朝夕相對磨擦不時會有,但分離太久感情亦很容易生疏。

我們家的兩兄弟年齡相差四年,兩歲和六歲看似玩樂的興趣不一樣,學習的需求不一樣,但是兩個人的感情依然很好。怎樣看得出來?他們會想念對方,爭吵過後很快原諒對方,也視對方為其中一個最好的朋友。吵架還是會吵,而且還是很頻繁的,這是孩子的樂趣,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最重要是父母欣然接受這一份樂趣,適時放手,在必要時才介入。

通常家中有一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也知道,兄弟姊妹的性格大多不一樣,這就是我們成長中需要學會跟不同人相處的藝術,因此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我我經常也會帶他們去認識自己和手足之間不一樣的性格,特別是長大了能夠理解世界更多的哥哥,原來弟弟有這些缺點,但是弟弟有自己沒有的專長和值得欣賞的優點,原來弟弟和自己年齡不一樣,有些盲點他還沒辦法理解,但當衝突發生時,如果哥哥已經情緒失控,我還是會先護着哥哥,作狀教訓弟弟,讓哥哥感到被同理,稍為回復冷靜,然後再處理弟弟的需要。

在處理兩兄弟的衝突時,媽媽會選擇先理解哥哥,再回應弟弟的需要。(陳皮下廚專頁圖片)

最經常發生的,就是玩具、零食或喜愛的食物上的衝突。

一次,我開着車,後面兩個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哥哥發現自己背囊還有兩個蜜柑沒有吃完,開心地拿出來要吃。弟弟看到了,自己的已經吃完沒有,醒目地非常客氣跟哥哥說:「哥哥,可唔可以分享俾(畀)我?」吃貨哥哥第一反應當然是不願意,遲疑了一下,然後跟他說,「我諗吓先。」弟弟耐性比較低,立刻就說「哥哥可唔可以呀。媽媽,你講嘢,你叫哥哥啦。」聰明的兩歲弟弟還懂得爭取勢力支持,呵。

本來我不打算開口,被逼著回應,就只得說「嗯,哥哥,原來你有兩個,都幾多喎,你考慮吓要不要分享,弟弟這次好像很有禮貌地問你。」

哥哥畢竟還是很愛錫手足,就說,「好吧,弟弟你不懂剝蜜柑皮,哥哥幫你,先給你一半……呀!不要鯁親!要一顆一顆小小的吃。」誰知道,挑吃腌尖的弟弟,本來興高采烈拿着蜜柑,放進口裏發現蜜柑有些幼幼的白色蜜柑絲粘著,雖然是可以食用,他竟然吐了出來,蜜柑掉在地上。

哥哥看到,好傷心地大哭。

「媽媽,弟弟浪費了蜜柑,蜜柑沒有了,跌了在地上,我好想食,嗚……」

因為一個蜜柑而引起衝突了。(photo-ac)

我在開車,無暇停車去處理,只好邊開車邊安慰着哥哥,「你一定很想吃,但是很愛錫細佬,才捨得分享給他,所以他浪費了你很傷心吧。」「弟弟,你這次真的不對,是你自己說要吃,但是都哥哥願意給你的時候你又不喜歡掉在地上,哥哥很傷心,你要跟哥哥道歉。」

當然弟弟不會在這個時候道歉,但是哥哥的情緒抒發了,比較快能夠冷靜下來,回到家弟弟才願意道歉,哥哥亦很快原諒了他。

哥哥一向也知道弟弟進食習慣很差,和自己不一樣,可是在某些節眼位還是會生氣,就等於我們大人也一樣,我們都需要同理心,可是這些衝突就是為兄弟手足的情感戶口進帳,彼此更加了解,也更加能夠包容對方的缺點,這樣才能一家人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