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明明懂卻仍說「我不會」?或是有所求 父母應這樣回應

撰文:萬里機構
出版:更新:

編按:教導孩子做事時,聽到他們一句「我不會」就最易令父母動氣,氣在一些很簡單的事情怎會學不懂,或更氣他們其實早懂了,卻仍在扮傻跟你說不懂。以下為《給孩子說一句有能量的說話:85個溝通對話陪你講》一書的節錄內容,或能教導你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技巧。

孩子常說「我不會」,不僅是他真的不會時而說,有時他可能明明是會的,或者是可以會的,他也說「我不會」。家長遇到孩子這樣就感到很無奈。

相關文章:無心的說話卻最傷人 十句父母不應對孩子說的話|博士媽媽

+6

找出「我不會」背後的心理訴求

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對某事說「我不會」,也許他一定可以從中得到好處,這個好處是甚麼呢?說「我不會」,之後就可以不做,不做就不會出錯;說「我不會」,就有人幫忙,可以省卻自己動手;說「我不會」就不用承擔責任;說「我不會」就不用和其他人比較,甚至有孩子抱着「看你拿我怎麼辦」的心態。無論孩子是上述哪種情況,其實都是他對家庭關係的「呼喚」。當我們心理訴求不能或無法通過言語來表達的時候,無論甚麼人都會想辦法去用自覺適合的方式去表達,而孩子說「我不會」就是一種代表他需求的表達。

心理動力是實現願望的橡筋

許多時,孩子的能力是被家長「廢掉」的,而這個「廢掉」,不僅是在孩子的動手能力上,更在孩子的動腦能力上,還會在孩子的心理動力上,「心理動力」可謂是一個人實現願望和目標的「橡筋」。

「橡筋」上得太緊會繃斷。人天生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讓他有受不了的感覺,比如家長的要求超過了孩子應該承受的年齡或能力範圍,孩子會選擇放棄;「橡筋」上得太鬆,根本就不起作用,也就是家長考量的地方太多,以致孩子沒有動力自己去學習,也沒有動力成長。比如一個小學男孩,在夏令營吃早餐,看到桌上的烚熟雞蛋,他不認識也不會吃,因為他從小就沒見過完整的雞蛋,他吃的不是雞蛋羹、就是炒雞蛋,即使是烚熟雞蛋,也是剝了殼切成小塊的。所以,家長的過度保護就會把孩子的一些功能「廢掉」。

相關文章:孩子扭買玩具、搭車時吵鬧怎辦? 4大處理在街扭偈方法爸媽必學

+36

有能量的說話

孩子遇到問題就說「我不會」。可以回應:

.「你不會,沒有關係。爸媽都可以教你,你覺得怎樣教你,你就可以會呢?」
.「媽媽知道你是可以會的,其實你是想讓媽媽多和你在一起,對不對?」
.「你再好好想想,看看想了以後是不是就會了呢?」(如果孩子說「會了」,家長要及時回應「嗯,你真棒!你只要一動腦就會!」)

心理小知識

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指出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你期望甚麼,你就會得到甚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會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懷着對某件事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就會出現,這也被稱為「期待效應」。

【延伸閱讀,更多教養子女建議】

管教方式|錯用呢個方法責罰 仔女長大後易有行為偏差及心理問題

+11

子女常「賴貓」承諾過不算數?5點教出守信用子女單靠堅持不足夠…

+9

親子教養|孩子吵架父母忌當裁判 體諒委屈、生氣助小孩管理情緒

+25

小朋友經常發脾氣鬧情緒 家長必學4招教孩子學識管理情

《給孩子說一句有能量的說話:85個溝通對話陪你講》(萬里機授權使用)

書名:《給孩子說一句有能量的說話:85個溝通對話陪你講》
作者:張濮
資深親子教育和諮詢專家、身心療癒專家、筆跡心理學分析師、圖畫心理分析師;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發展中心首任副主任;從事心理工作近二十年,解決種種家庭問題。

【本文獲「萬里機構」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