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令ADHD小二學生發掘自我幫助方法 建立同伴關係|周聿琨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小鳥飛翔、魚兒暢游、兒童遊戲。 – Gary Landreth

遊戲是孩子獨特的語言,更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不單透過遊戲認識世界,也透過遊戲表達真我,治癒內心。「遊戲治療」就是以遊戲作為治療的媒介,幫助兒童克服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社交困難及學習困難。治療的目標主要是為兒童的心理帶來正面的變化,並透過遊戲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和兒童建立關係,真誠接受孩子在遊戲中表達的感受和行為,幫助他們更清楚自己的困難,尋找解決的方法。
【編按:作者為教育心理學家周聿琨】

不同遊戲治療方法

遊戲治療主要可分為兩種治療方法:非指導性遊戲治療和指導性遊戲治療。

(photo-ac)

非指導性遊戲治療亦稱作「以兒童為本遊戲治療」,相信兒童天生具有追求健康和追求更好的動力,認為只要提供正確的支援,兒童自身會有足夠能力面對困難。遊戲治療師在非指導性遊戲治療中的角色主要是為兒童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讓他們從遊戲中體驗自我實現。遊戲治療師會過程中表現出關懷、真誠和同理心。

指導性遊戲治療與非指導性遊戲治療相反,該治療有助兒童深入了解他們的情緒困擾,治療中的活動由遊戲治療師特別設計和準備,使治療過程更有組織。 遊戲治療師在指導遊戲治療中的角色是一名「共同促進者」,會積極參與及帶領整個過程,亦會鼓勵兒童進行互動式遊戲。

(photo-ac)

遊戲治療的好處

小孩子往往未能使用豐富的言語,去表達情感上的困擾,因此,遊戲和玩具便是一個良好而有效的媒介,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關係及環境表達自己,紓緩壓力,透過遊戲治療師的引導,建立自尊、自信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小二學生在人際互動上出現困難,社交不受歡迎,更會常常在學校表現衝動和發脾氣。他在遊戲室中不發一言,但不斷重覆把玩具士兵放在我的大腿上,然後對著我笑。他用玩具去打招呼,這些行爲容易會被視爲挑戰成人的底線;然而其實表達孩子内心渴望與人建立關係。他也會企圖用棒球棍敲打我,或把飛標對著我飛。因此,治療師透過在遊戲中設定「不可傷害自己和別人」的界限,並給予選擇,明白要玩就不能傷害別人。遊戲的過程中,發現該學生因負面的標籤,長期缺乏師長的信任,加上缺乏社交技巧,面對社交上的挫折,也出現低落的自尊。治療師的接納令他感到安心於自由探索和情感表達,同時在界限中,讓學生體驗信任、自主及自我控制。最後,學生因治療師的的接納和引導,令他發掘自我幫助的方法,正向的、合作的與自主的態度逐漸出現,在外面也能較好地和同伴建立關係。

(phtot-ac)

遊戲治療的影響

遊戲能走進小孩子的世界;透過遊戲治療,孩子能持續地感受到大人的關懷、重視、理解和陪伴,讓小孩整合自身的經歷和內在資源,得以突破和成長。家長不妨訂立每星期15分鐘的親子遊戲時間,暫時放下日常繁瑣事務,全心全意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