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對升中面試的三大誤解 面試表現更自然|鄧家豪

撰文:小山
出版:更新:

參加升中面試的考生或多或少都懷著緊張心情,如果對面試有以下三大誤解,想必還要多緊張好幾分。筆者嘗試釐清此三者,令考生可以表現得更自然,有更好的心態去參加面試。
(編按:本文作者為鄧家豪)

誤解一:考生要「演另一個自己」

有些考生假設面試官特別青睞某種性格或表現的學生,難免矯揉造作,甚至以謊言回應考官提問,最後變成一個「演員」。要在陌生的面試官面前「飾演」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角色」,滿口不盡不實的「台詞」,考生自然心跳加速,面紅耳赤。「演出」稍一出錯,心神慌亂,其他面試項目都將無以為繼。

筆者一直強調考生面試時應以「表現最好的自己」為目標,而不是臨時化作他人,弄虛作假。面試的本意是令面試官更深入了解考生,考生也只有以真實一面示人才更輕鬆自然。考生應當好好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優點與特質,向面試官誠實地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切莫演一個虛幻的自己。

誤解二:面試官要「刁難」考生

正如上述所言,考官希望透過面試深入了解入學申請者,無意刁難考生,面試官與考生更非對立。一些學生由於對面試官的角色有錯誤成見,以為對方以伺機發問難倒自己為己任,面試時總是神經兮兮。腦中天人交戰的考生每講一句話就生怕失言,擔心面試官要「發起攻勢」,產生過多不必要的焦慮,說話不是變得吞吞吐吐就是「一切從簡」,那樣當然失分。

考生面試時莫把面試官視作「高高在上」的存在,秉持謙虛有禮的態度說話即可。「心態」決定面試表現,「參見大人」,難免汗流浹背,面青唇白;相反,定位雙方關係對等,自然輕鬆自在得多。

(photoAC圖片)

誤解三:「講得多」最加分

一些考生視面試為「說話能力測試」,總希望自己回應問題時連珠爆發,能以「量」取勝。每間學校的面試模式不盡相同,惟都希望可以從多角度了解考生的質素,考生回應提問應該重質而不是量。

考生應多鍛鍊如何組織內容,善用停頓和連接詞,有條理及清晰地表達意見。不論個人短講或小組討論,考生與其追求不斷拋出新點子,新想法,不如好好整合內容,輔以例子說明所想。

心態決定表現 不要臆測面試官的反應和想法

小六學生破除以上三大誤解,嘗試掌握不同面試技巧之餘,也要確立正確的應試心態,以發揮最佳實力。緊張的心情往往源於我們失控的臆測與負面想像,一些考生面試時不自覺地猜測考官反應及想法,當這種游思妄想深入骨髓,說每句話都特別沉重,思緒容易混亂。考生必須提醒自己:推測考官反應,透過其表情推測自己拿下多少「印象分」無濟於事,應試的重點是「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保持「盡其在我」的心態,無往不利。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鄧家豪

作者簡介: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主席兼升學面試首席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十四年間舉辦逾百場家長講座,創下兩千名高小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