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儀:幸福育兒】教育本該有教無類 黃秋生:群育學生無問題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專收容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群育學校 (大嶼山東灣莫羅瑞華學校),計劃遷址屯門,卻引起當時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校長蔡國光不滿(蔡國光已退休,現任校長是劉碧珊),身兼教育評議會主席的他早前竟然去信立法會,形容群育學校學生是「炸彈」,要求暫緩或否決遷校計劃。那時候,蔡校長(已退休)此言一出,立即被社會抨擊「歧視」、「負面標籤」群育學生,引起社會很大迴響。多個團體及多位校長聯署去信立法會,指群育過去多年承擔艱巨的教育任務,改寫學生一生。
文章授權:資深親子及教育顧問鄧明儀

黃秋生曾入讀群育學校 感激老師不離不棄

老師簡單的一句話,能改寫學生的一生。像藝人黃秋生,小學三年級時曾入讀群育學校 (深水埗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是該校首屆畢業生。時至今日,他仍然感激該校教師對他不離不棄,訓練他唱歌演戲,令他重拾信心,否則社會可能已多一個罪犯、少一個影帝。他在訪問中引述當時學校監督之言:「社會很多人覺得你們是有問題的,我可以說你們其實無問題。有問題的是你們的父母,你們本身不是問題,只是需要接受教育。」

教育本該有教無類 不應將學生分類

教育的本意,不是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嗎?或者像《愛的教育》裏的帕爾尼老師把學生當成兒子般,給他們灌輸人生基本的準則與態度嗎?但是,如果所有做教育的都像蔡校長般無知無心,把「人分等級,學生分類」,就不會有鮮魚行學校、正生書院、「五個小孩的校長」呂麗紅、電影《爭氣》背後一個個毛蟲蛻變蝴蝶、石頭成翡翠的勵志故事。

每個孩子都可開花 只是所需時間、方法不同

為人師表的我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老師們漫長的哉培。正如優秀的學生只須路上輕輕扶,便會成為最盛放的玫瑰;而愈頑劣的學生,愈需要肯花幾努力的老師循循善誘,愈需要社會的支持、包容、體諒、接納與關愛。

在此,我想拾群育學校前監督的牙慧,以鼓勵群育的學生:你們其實無問題,有問題的是像蔡校長這種在學生和家長傷口灑鹽、「以身作則做了最差示範」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簡介

鄧明儀為資深傳媒人、兼職大學講師、親子專欄作家、政府及企業培訓高級顧問、資深親子及教育顧問、親子網創辦人、KOL Marketer Of The Year In Parenthood (HKIM2017-18),視兒子為平生唯一的傑作,相信育兒該是365日365度都幸福,認為每個孩子都值得最快樂的教養!

本文轉載自Facebook專頁「鄧明儀」(文章出版日期為2019年4月14日,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