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技巧】小孩打人因情緒抑壓?葉偉麟:父母宜提供YES環境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當小孩產生了複雜或激動的情緒,又未懂得用言語表達時,便會以其他渠道來發洩,例如哭鬧、沉默,甚至動手打人。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James)指當家長看到小孩打人,除了立即制止,更重要是幫助他排解情緒。日常亦應為小孩建立有安全感的環境,讓小孩能安心的表達內心感受。

小孩和成人一樣,會因環境的刺激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但因語言能力發展未成熟,難以用說話來表達,便只能以激烈的行為來發洩內心鬱悶,如家長未能及時處理,小孩便容易養成打人或胡亂掉東西的習慣。James表示當小孩受到驚嚇或威脅,大腦內的杏仁便會發出攻擊或逃避的反射訊息,若此時家長以嚴厲、高聲的說話來制止小孩,只會更刺激杏仁核,令小孩的情緒和行為更加爆發。

面對小孩的激動,James建議家長重覆以下三個步驟冷靜小孩情緒:

溫柔但堅定地制止
幫助小孩表達情緒
引導小孩用其他渠道發洩

參考例子:「我們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應破壞東西的,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很不高興,我知道,但也不可以打別人。不如我們搖一搖手腳,扮怪獸走路好不好?」

小孩感覺敏銳,微妙的氣氛改變都會讓他們受到刺激。(VCG圖片)

在以上例子中,除了包容接納,更重要的是引導小孩以較和平的方式幫助小孩宣洩已產生的壞情緒。你或許會問,小孩每天的工作就是上課、玩遊戲和吃喝,又不如成人般有這麼多生活壓力,為甚麼會有壞情緒呢?James認為大人們千萬不要以為「細路仔咩都唔識」,其實生活上的一切都會刺激小孩,讓他們有不同反應。同時,華人傳統文化較為含蓄,並不鼓勵人表達想法,小孩只能把各種感受積存在心底,愈積愈多,便如火山般爆發。

提供「YES環境」
James認為如希望小孩敢於表達內心世界,父母除了需要建立互信的關係,亦要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經常緊張的環境,會令小孩衍生各種問題,產生焦慮情緒,但不安並非指站在懸崖邊,而一個微妙的感覺。」James指這不一定是父母的錯,刻意把小孩放在一個危險的環境:「例如弟弟妹妹出生,自己的關注被分薄、父母離異、媽媽有產後抑鬱、習慣以打罵嚇作教育等等都有可能令小孩對家庭失去信任。」

要修補關係,James建議父母要懂得體諒和撫平小孩情緒;除了單純的制止,可嘗試轉換成可接受的行為:「例如小孩想在梳化上跳,父母可以建議轉為在地上跳,又或過一會到外面玩耍,與『不准!下來!』一樣是制止了危險行為,同時又提供了一個YES環境,讓小孩做他期望的事情。」

葉偉麟為兒童行為治療師,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主修輔導及心理學,曾撰寫《父母一句話,啟動孩子解難力 》一書。(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