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項莊舞劍」遏制中國 內地專家談如何應對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近幾年來,本來已暗湧處處的中美關係急轉直下,關稅戰打到現在還未休止,甚至連第一階段協議都無助降溫。在內地經濟輿論場,重慶前市長黃奇帆、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林毅夫近來就此都多有評論。

林毅夫:貿易逆差只是藉口

林毅夫表示:「美國這麼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貿易逆差的問題只是一個藉口,美國是為了抑制中國的發展。」在他看來,美國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霸權,中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美國意圖打壓中國。

前任重慶市長黃奇帆。(資料圖片)

「項莊舞劍」一說也是黃奇帆的觀點,他在新書中就表示,日本自二戰以來,一直是美國在國際社會政治上的附屬國、經濟上的附庸國,但當日本與美國競爭加劇時,美國對日貿易制裁依然毫不留情,所以即使中國如果對美國友好一些、軟弱一些、委曲求全一些,也不可能避免貿易摩擦。

去年9月,黃奇帆就中美貿易戰作如下評價:「如果想著送點小錢的辦法來化解,那是幻覺,人家要你的命,不是一個阿彌陀佛就能化解得了。」確實自今年1月簽訂第一階段協議,美國對華攻勢有增無減,於經貿層面擴大至打擊中國科企如字節跳動,於政軍層面則在港台疆及南海爭議中更趨活躍。

黃奇帆:「三零策略」應對「脫鉤」

哪麼要怎麼辦呢?林毅夫相信中國只需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以自身發展惠及全球,終究可以反制華府:「如果能這樣做,美國想要孤立中國,最終也只是孤立它自己。」黃奇帆的看法亦差不多,提議用更為開放的姿態應對「脫鉤」,採取「三零策略」: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

林毅夫表示,美國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霸權,中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美國意圖打壓中國。(資料圖片)

有趣的是,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雖然涵蓋諸多範疇,由中方以2千億爆買美國產品,到承諾修訂國內法以加強保障知識產權,但雙方就未能在產業補貼問題上有長足進展。與此同時,歐盟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也將重點放在產業補貼與非關稅貿易壁壘之上。

由此可見,中美歐某程度上有意見一致的地方,但最困難的當然是在細節,受補貼的產業在上則關乎利益集團,在下則牽涉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而講到經濟運作,戰略產業和公共服務不可以單純用「拆牆鬆綁」那一套,必須要在市場競爭和政府介入之間取得平衡。最後,美歐作為已發展國家,自身亦各有產業補貼和非關稅壁壘,事事要與中國對等可說是不切實際。

任正非:把對美投資轉移到俄羅斯

改革開放超過40年,「美國因素」從來都是不能忽視的變量,而華府迄今仍是全球政經軍與科技的第一強權,中國要如何應對呢?經濟「內循環」近月為人熱烈討論,然而其間所依賴的基礎遠不止於14億人口而已。

任正非早前在上海交通大學出席座談會。(網上圖片)

不論是林毅夫,抑或是黃奇帆,他們都強調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所謂「自己的事」就提把握「新產業革命」的機遇,以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5G、萬物互聯、新能源為特徵,用林毅夫的話說:「像中國這樣既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又具有人力資源優勢的國家,具有『彎道超車』的優勢。」黃奇帆今年也講了類似的話,指「新工業革命帶動經濟新增長的趨勢不會變」。

話雖如此,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就預示前路不好走,因為該企業的技術研發依靠全球化平台,美英歐日均是重鎮,所以未來需要另闢蹊徑:「美國將我們納入實體清單後,我們把對美國的投資轉移到俄羅斯,加大了俄羅斯的投入,擴大了俄羅斯的科學家隊伍,提升了俄羅斯科學家的工資。」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