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朱松嶺:台灣問題基本只剩政治決斷 學術上已沒什麼好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蔡英文已開啟第二任期,此前她在「5.20」就職典禮的講話中維持了「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兩岸關係表述,同時明確反對「一國兩制」,且全程不提九二共識,外界普遍認為台海已進入劇烈震盪周期。日前中國人大審議「港版國安法」的消息出爐後,她又再次「撐香港」,甚至表態可能將停止適用台灣的《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種種做法讓兩岸關係蒙上了更深的陰影。
台灣問題究竟來到了怎樣的「歷史轉折點」?蔡當局的「法理台獨」之路是否已不可能回頭?在中美已經陷入全面對抗的背景下,台灣「甘當棋子」最終會害了誰?香港01就此採訪了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本篇為採訪第二篇(共兩篇)。

第一篇:大陸學者朱松嶺:蔡英文鐵心「法理台獨」 北京或已別無選擇

01:很多人注意到此次蔡英文就職講話中的一個變化,相對於她2016年就職演講,這一次她把兩岸關係放在「國家安全」的大主題下,先講了國防事務改革,又講了參與國際事務,然後才說到了兩岸關係。對於這樣的議題設置結構,有評論者認為蔡英文已經做好了同對岸發生衝突的準備。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朱松嶺:確實,除了這次就職講話中體現出的「以武拒統」,蔡英文在年初勝選之後就明確提出,如果中國大陸敢於侵略的話,會讓大陸付出代價。她已經把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塑造成是大陸對台灣的侵略,塑造成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發動的非正義戰爭。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和非常赤裸裸的表述。

重要的是,這種論調在台灣有市場,這就非常值得重視了。蔡英文講話中,對兩岸關係這部分內容的位置處理、結構處理和文字處理,都非常值得關注。

01:你之前提到台灣島內一些人對於推動台獨的分析是「大陸不敢打,美國一定幫」,在這個問題上大陸方面的判斷恐怕是完全相反的。在中美已陷入全面對峙狀態下,美國勢必也會持續發掘台灣打壓遏制中國的地緣潛力,提升對台灣的軍售數量與水平,出台更多的對台法案,甚至把台美斷交後的非官方關係向官方關係的方向提升。中國大陸則在近期做出了諸多回應,比如4月10日遼寧艦航母編隊出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地區,近期日媒曝出的「解放軍8月將在東沙海域進行登島演習」的消息也得到了證實,兩岸之間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似乎在不斷上升。雖然輿論普遍認為大陸不急於一時統一,但面對民進黨等分離主義力量在台獨方向的躁動,面對美國不斷利用台灣來侵入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大陸方面是否真的做好了「地動山搖」的準備?

朱松嶺:「大陸不敢打,美國一定幫」的判斷之所以在島內有市場,就是台灣當局和島內部分人士通過各種方式煽動民眾情緒的結果。

問題是,為什麼島內有人信?為什麼島內有市場?那就是因為,從1979年大陸放棄使用「解放台灣」這個口號,代之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國家統一方針後,大陸確實沒打台灣,而且一直採取島內輿論簡稱的「惠台政策」,而且,不管台灣島內的政局如何變化,大陸的表態總是穩如泰山,基本上都是用「戰略定力」來回應。時間長了,島內的「台獨」勢力就放風說,大陸確實不敢打。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埋頭發展,自己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為解決台灣問題增強了硬實力,尤其是,2019年福建省的GDP也超過台灣地區了,這都是大陸戰略定力的結果。但是,「台獨分子」蹬鼻子上臉,日益囂張,日益挑戰兩岸關係的底線。在疫情期間,有些媒體竟然在放風稱,島內「台獨分子」做好了(如果)大陸武統,就跟大陸進行武裝鬥爭的準備。這樣下去,恐怕有很多問題恐怕會跟戰略規劃不一樣了。

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總是容易低估大陸政府兩岸統一的決心。圖為蔡英文5月初赴桃園視察餐飲行業現狀。(多維新聞)

朱松嶺:尤其是,中共十九大之後,美國在2017年11月就對中國有了全新的判斷,從那之後,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的趨勢就不可避免了。未來,美國的兩岸政策會如何進一步突破?美國會不會在台海問題上做更大的突破?美台關係進一步會如何發展?美國會如何進一步打台灣牌?台灣當局又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何挑戰兩岸關係底線的具體行動?到時候,該如何判斷,這些都是重大戰略問題和重要戰術問題。

自從有人類以來,從來就沒有敵人等着你把所有條件都準備好了,洗乾淨脖子,靜靜地、順從地等着你來砍。面對鬥爭,對手從來都不會給你舒服的時候。所謂條件,永遠都無法完全成就。真正偉大的戰略家從來都是在邊戰邊建中完成偉大歷史使命的。

我想,這些問題,中國中央政府全部都瞭然於胸。但是,我們也知道,中國的國家大,多事之秋的內政外交,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怎麼做判斷,那是中央根據輕重緩急、從大局出發,作出的雷霆萬鈞的政治決斷。換句話說,台灣問題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學理上的問題了。

01:蔡英文就職講話之前,典禮司儀全文宣讀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給蔡英文的賀電,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在台灣總統的就職之際發出正式賀電。民進黨會認為這是一大利好,但從社交媒體上的反應來看,連島內一些綠營民眾也認為典禮上宣讀賀信有種「殖民地」的感覺。

朱松嶺:美國對台灣的定位從來都是棋子。島內經常跟美國打交道的人,尤其是經常跟美國外交官打交道的人一定非常熟悉,美國人最常講的就是「基於我國(美國)國家利益」、「合乎我國(美國)國家利益」,島內的不少人士反映,聽着很傷自尊。

說實話,傷自尊是自找的。即便如此傷自尊,還是依靠美國,跟大陸對着幹。在當前這個階段看,美國跟中國博弈的過程中,需要打「台灣牌」,對民進黨滿足美國戰略需求的同時,不擇手段打壓島內對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果哪天美國的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或許情勢就不同了。

所以,島內有些人也在不停的提出建議,不能一味「依美抗陸」,這樣走下去,台灣沒有回頭路。也有有識之士也在不停提醒,台灣離美國太遠,離大陸太近。只有搞好兩岸關係,台灣才有未來。目前看,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只怕很難回頭,也很難調整政策。對此,要有清醒的判斷,不要存在任何僥倖心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聲明祝賀蔡英文就職,是美國國務卿近幾十年來首次公開祝賀台灣總統就職,此外還有部分美國政府官員及政客拍片贈慶。(資料圖片)

01:可以預見,蔡英文會在第二任期內繼續在台獨的方向掘進,繼續在台灣構築強化反對統一的制度與法理體系,繼續在地緣上積極充當美國打壓中國的棋子。但也有觀點認為,在兩岸實力對比已經徹底失衡的背景下,「甘當棋子」在未來恐怕不會是取得島內政權的法寶,香港泛民或許就是民進黨的例子。

朱松嶺:蔡英文與民進黨未來的命運,在當前變幻莫測的國際格局中,在台灣這種淺碟型政治體內,尤其在中央是否會作出國家統一方式的調整等諸多問題未定的情況下,這種假設性的問題很難回答。

從常態說,蔡英文近日重新兼任了民進黨黨主席之後,她明確提出未來民進黨有三大改革任務,第一是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民進黨;第二是給年輕世代提供機會,第三是強化網絡社群與人才的培育。

這三大任務裏中透露出非常豐富的信息。蔡英文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民進黨,民進黨現在有二十幾萬黨員,她的意思是未來讓很多的「辣台派」、貼近社會脈動的這些力量加入民進黨內部,這部分群體就有點像香港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泛民群體。民進黨要給年輕世代提供機會,因為他們有創意,有活力也有執行力,我們都知道這些年輕人基本上是李登輝、陳水扁時期所制定的歷史課綱培養出來的,是被稱之為「天然獨」的「教育獨」,他們加入民進黨,民進黨會往更「獨」的方向去走。加強網絡社區和人才培育,其實就是加強民進黨的網絡化,打通線上線下,做到現實和虛擬相結合。

這些內容明確表達出未來民進黨的發展方向,與香港某些政治勢力一比較就會有答案。

蔡英文5月20日上午就任第15任總統,依民進黨黨章規定,兼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下午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宣誓就職黨主席,自前主席卓榮泰(右)手中接下印信,重掌黨務。(中央社)

01:說完民進黨,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國民黨。自從江啟臣當選國民黨黨主席之後,他對於「九二共識」的模糊,對蔡英文就職講話的回應,給人的觀感是國民黨似乎再也回不去,再也不是曾經那個能夠發揮與大陸溝通、促進兩岸交流作用的政治組織了。

朱松嶺:這個問題關鍵是國民黨是一個失去論述、失去靈魂的政黨。它怎麼樣找回自己的靈魂?這個得問他們自己,國民黨內部的很多成員也在做一系列的反省,但是這批力量到現在還得不到國民黨內部的重視,尤其是得不到國民黨現任領導人的重視。

國民黨現任領導人在「九二共識」等很多方面偏離了國民黨正確的發展方向,國民黨把自己最優秀的財產、最雄厚的資產,把自己在兩岸關係當中最大的優勢,把在選舉當中最重要的籌碼慢慢的都要丟掉了,國民黨為此要付出代價,這是國民黨需要反省的地方。

國民黨現任主席江啟臣指強調,反對一國兩制是「台灣共識」。(中央社)

至於國民黨未來的發展,也不要輕易下結論。2008年民進黨下台之後,也曾認為自己起碼20年爬不起來,結果8年後就重返執政了。2018年,剛執政兩年的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在2020年年初的兩項選舉中又狂勝了。台灣是一個淺碟型政治體,很容易因為各種偶然的因素髮生選舉結果的翻轉,這些都很正常。

未來國民黨只要有一個好的領導人,只要有一個好的領導團隊,只要認真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論述,改變自身對待年輕人的一些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國民黨,充實國民黨內部的力量,那麼國民黨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未來還是可期的。

當然,這些條件要都實現,在當前情況下恐怕不太現實。換句話說,國民黨痼疾不除,短期內要想有所起色,甚至東山再起,恐怕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