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速遞(1519)實現盈利里程碑 財務數據前景亮麗|彭偉新

撰文:彭偉新
出版:更新:

極兔速遞是一家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專注於東南亞及中國市場,業務涵蓋快遞及跨境物流。集團短期內可受惠於強勁的包裹量增長及市場份額提升,讓其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增長。以中期來看,透過成本優化及投資自動化技術,集團可提高運營效率,進一步改善利潤率。至於長期而言,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及新市場的開拓,特別是TikTok進入墨西哥市場後,可以為集團的業務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東南亞和中國單票成本的降低

集團剛公佈2024財年的財務報告,總收入達到102.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9%。調整後淨利潤為2億美元,全年利潤首次實現正值,並超過市場預期的1.38億美元,成為集團實現盈利的里程碑。另外,調整後EBITDA更增長至6.76億美元,顯示出核心業務強勁的盈利能力。

期內,受惠於跨境電商積極進入新市場,極兔在當地的包裹量維持高速增長,包裹量升約22.1%至2.8億件。同時通過成本優化和規模效應,成功令到兩市場的單票成本下降,有效地改善整體利潤率。集團持續在當地投入建設,以完善快遞網絡和攬派能力。在新市場,集團與Shein、Temu、TikTok等國際化跨境電商保持緊密合作,並深化與當地本土電商平台(例如中東的Noon、沙特的Salla等)的合作,一定程度地抵消新市場政策變化對跨境電商的不利影響。

在2024年,極兔新市場收入達到5.8億美元,按年增長76.1%,這主要得益於集團在當地包裹量的高速增長,以及不斷提高的網絡承載能力。集團持續抓緊新市場的電商增長機遇,同時大力發展非電商平台個人散單。

極兔速遞-W(01519)於去年10月8日至今年3月6日期間的資金流狀況。(圖1)

積極探索AI提升派送效率

極兔持續在攬收、分揀、運輸、派送等各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在各市場持續選擇地自建轉運中心。截止2024年12月底,集團在全球合共擁有約19,100個網點,運營著238個轉運中心,運營逾11,900輛幹線車輛,其中包括超過6,600輛自有幹線車輛。集團繼續投入在各地的自動化設備,截止2024年12月底,在東南亞、中國及新市場分別有51、226及2套轉運中心自動化分揀設備,按年新增了16、27及2套。

目前,極兔為網點提供動態數字地圖(AOI)功能,對區域地址進行動態聚合,實現攬派路徑優化、異常識別、件量及客戶分析等,助力網點攬派效率的提升。同時,集團現已開發了智能規劃工具,該工具能綜合包裹量、時效、車數、車型等核心信息,目前率先為中國的網點人員提供距離最短、成本最優的派送線路,未來將逐步向其他國家推廣。

估值方面,極兔速遞現價的估值相等於預測市盈率12.9倍,而市賬率則為2.41倍。整體估值並不太高,而且極兔速遞已被納入為MSCI中國指數的成份股中,並於今年2月28日收市後生效。能成為MSCI中國指數的成份股,除了會增加集團的知名度外,更重要的是增加知名度,獲得市場對集團投資價值的肯定,吸引更多投資者興趣及基金流入。由於部份被動形的指數基金由於要持有相關指數成份股作為追踪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因此,令到極兔速遞在市場上的流通量減少,有助擴大股價的上升空間。

除了大戶資金流入極兔速遞可作為看好股價前景的因素外(見圖1),北水投資者在市場上買入極兔速遞的股份,亦可以作為另一個看好股價前景的利好因素。北水投資者持有集團股份的比率已持續上升,並由去年12月底的1.03%上升至今年3月4日的1.31%(見圖2),雖然持股比率仍然偏低,但由港股通投資者所持有的股份數量已由去年12月底的4,593.8萬股,增加至今年3月4日的1.035億股,反映出北水投資者與其他大戶投資者抱有相同的看法,願意在目前股價橫行期間吸納作中長線投資,這將有利日後股價的發展。

市場現時共有16個分析師對極兔速遞仍進行調研,目標價的中位數為8.02港元,按現價計算仍有約35%的上升空間。近期極兔速遞的股價大致維持在5.45港元至7.45港元之間徘徊,股價上周曾一度跌至6.00港元以下,最低見5.80港元後走勢便開始反彈。隨著9天RSI未失守30的水平,暗示股價在上周跌至5.80港元後已見底並有望反彈。投資者可以在股價跌至6.00港元水平時買入,預期股價可以逐步升至16位分析師定出的目標價中位數8.00港元作為上望目標,若股價跌穿5.80港元則可考慮先行沽出止蝕。

北水投資者自去年8月底至今年3月4日持有極兔速遞股份之比重變化。(圖2)

本人並沒有持有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之權益。

【財經專欄】資金流事務所.彭偉新

資深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經驗超過20年。除了熟習基本分析方法外,對技術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術分析節目中擔任主持,曾主講多個不同範疇的技術分析研討會及課程,近年更鑽研以資金流向作為分析股市的方法,並藉不同媒體頻道與投資者分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