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明晨公布收水? 專家稱機會不高 另指恒大事件致連鎖反應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美國聯儲局將於明晨(23日,周四)公布的議息會議結果,相信一眾市場人士皆引頸以待。事緣主席鮑威爾在上月舉行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會議上透露,在今年宣布縮減買債屬適合。其言論引發市場人士關注,畢竟2013年5月聯儲局公布會收水,即促使債息抽高﹑環球股市大幅調整。
適逢近期環球股市已因中國恒大(3333)債務危機,以及其他負面消息,出現較明顯調整,外界自然更關注若當局此刻宣布正式收水計劃,會否重演8年前的市況大調整。
不過綜合財資界及市場人士意見,認為聯儲局在今輪議息會議公布削減買債時間表機會不大,並預料當局會在11月的議息會議才會宣布;又提醒投資者本周尚有英倫銀行等主要央行議息會議,相關議息會議或會左右美匯去向。

聯儲局每月買債1200億美元

目前聯儲局每月向市場買入1,200億美元債券,當中800億美元為國債,400億美元為按接揭抵押債券(MBS)。聯儲局透過向市場買入債券,以壓低債券孳息率。可是自從環球經濟逐步重啟,已觸發多項商品價格上揚,包括美國等多個國家或地區通脹壓力明顯升溫。美國在本月中公布,當地8月通脹按年升幅為5.3%,扣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4%。前者符預期,後者則較預期低。

可是反映工業出產的PPI卻按年急升8.3%,為2010年11月以來最大升幅;核心PPI升幅為6.3%,為2014年8月以來最大升幅。

縱使鮑威爾指出,當地通脹壓力只屬暫時性,惟從8月份的PPI數據反映出,美國消費物價後續上升壓力不可輕視。更重要全球供應鏈目前仍受疫情困擾,包括晶片等主要零部件出現短缺,理想汽車(2015)及豐田等多間車廠先後宣布因此要減產。加上運費價格高企,歐美市場即將迎來感恩節及聖誕節等傳統消費旺季,短期內供﹑需雙方面難達至平衡狀態下,未來各地通脹走勢要繼續留意。

恒大事件引發近期環球市場波動,美股更在周一大跌逾600點。(資料圖片)

十年期債息曾高見1.77厘

通脹高企問題,已引致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包括聯儲局等各大央行,應停止現行量化寬鬆措施,觸發國債孳息率持續攀升,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更在年內高見1.776厘。就算近期債息處於1.3至1.4厘之間,仍較一年前的不足0.7厘大幅上揚。

按美國最新失業率走勢,及通脹水平而言,美國聯儲局要削減買債計劃應屬可預期之內。既然鮑威爾亦已預告會在年內宣布相關行動,目前市場實有必要將焦點落入何時宣布削減買債計劃,以及如何執行。

三位專家皆預料11月才公布削買債計劃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聯儲局在明晨公布議息結果時,宣布削減買債行動機會不大,反而在11月的議息會議時宣布機會較大,計劃會在明年初執行。縱使目前聯儲局正面臨通脹壓力,可是削減買債計劃延遲2個月執行,亦不會太大影響。

他又指出投資者屆時亦可留意公布對息口走勢的點陣圖。原來較多聯儲局委員預期2023年才開始加息,由於當地就業情況不太差,所以要留意會否有較多委員傾向提早加息;亦要留意當局就通脹走勢如何作出解讀。

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亦認為,聯儲局會在11月公布削減買債計劃的機會較低,一方面美國疫情仍嚴重,上周每日平均確診數目達15萬宗,加上受到颶風吹襲,當地經濟亦受到衝擊,以及周四會公布由Markit編製的採購經理指數(PMI),所以在現階段聯儲局宣布削減買債計劃時間表機會較低。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恒大事件屬可控,不會引發中國式雷曼危機。(資料圖片)

獨立外匯商品分析師盧楚仁則指出,或許聯儲局會在今次議息會議宣布削減買債計劃時間表,可是近期恒大事年已引發連鎖反應,美股亦在周一下挫,相信目前聯儲局對於是否宣布有關行動陷入兩難,因此不排除當局會押後至11月時才公布有關計劃。他又指出市場人士原來預期整個削減買債計劃須時約半年,可是在近期市況左右下,就算當局公布要削減買債計劃時間表,相信節奏會放慢,最終涉及更長時間。

在談及聯儲局會何時加息時,他指出當局面臨CPI及PPI壓力下,或會在明年底加息,惟或許屆時待消化相關消息後才考慮加息。

盧楚仁預料,美匯會回落至92後再上揚。(資料圖片)

美匯或呈先低後高走勢

至於在今次議息會議後,美匯走勢如何?溫灼培指出目前美匯單受到議息會議影響,反而受到近期環球股市動蘯左右。

他亦指出當日挪威央行會公布議息結果。由於該國央行早於今年6月時宣布,在未來12個月加息4次,加上當地疫苗接種率達70%,經濟已解封;若在今次議息會議宣布加息,或會引起市場人士揣測歐洲央行會否調整現行寬鬆貨幣政策,可是市場人士若認為通脹屬短暫性,歐元難會大幅反彈。

盧楚仁則指出,若美國聯儲局予外界就退市步伐變得嘆慢板,美匯指數會先回落至92,之後打底再上,畢竟目前市場人士預期聯儲局將會加息。不過英倫銀行會在周四公布議息結果,建議投資者可留意。

此外他較看好新西蘭元,因當地央行未來加息機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