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百科】復活節起義聽過未? 薯仔失收曾改寫愛爾蘭政局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薯仔傳到歐洲之後,成為多國的主要糧食。圖為白俄羅斯農民收割薯仔。(路透社)

薯仔失收怎麼辦?日本卡樂B就暫停部份薯片生產。生活在物質富裕的香港,無得食薯仔亦大可以食番薯,無得食薯片大可以轉食花生,但原來歷史上曾經因薯仔歉收發生大災難,更改變了愛爾蘭的政治局勢,以及美國的人口架構。

薯仔是全球第三大農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粟米,大約於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前,在南美洲秘魯南部開始人工種植,現時有超過3,000個品種。由於薯仔粗生、營養豐富兼飽肚,歐洲人在發現新大陸之後,約在16世紀後期引入到歐洲,約在清朝康熙年間傳到中國,1908年開始在日本種植。

歐洲推廣食薯仔 腓特烈大帝應記一功

大家都知道發芽薯仔有毒不能吃,而且生於地下,與當時歐洲一般「樹上熟」的農產品生長方式不同,初時部份歐洲人也質疑能不能食用,甚至不少地方明文禁止食用。直到18世紀初,普魯士史上最偉大君主腓特烈大帝為了增加糧食供應而強制種植薯仔,又在試食會親身試食薯仔菜式,這種農產品才在歐洲普及。

薯仔耐寒粗生,營養豐富又飽肚,是18至20世紀人口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海道農政部生產振興局農產振興課網頁圖片)

多國主要糧食 愛爾蘭人口65年內倍增

由於薯仔本身營養豐富又飽肚,加上嚴寒天氣之下也有好收成,歐洲多國慢慢視薯仔成為主要糧食,成為18至20世紀世界人口膨脹的重要因素,愛爾蘭人口就因為種植薯仔,可用耕地增加刺激人口增長,從1780年約400萬人大增至1845年的800萬人。

雖然18世紀愛爾蘭薯仔也有失收引起饑荒的時候,但1780年英國政府為防止饑荒,不顧貴族和地主反對下令禁止愛爾蘭農作物出口,令當地人還能撑下去。不過到了19世紀,英國政府取消了這種做法,終於令愛爾蘭出現了悲慘的大饑荒。

早在12世紀,英格蘭就控制了愛爾蘭,不過正所謂山高皇帝遠,早期愛爾蘭王國還有一點話事權,直到1800年大英帝國通過了聯合法案(Act of Union 1800),將愛爾蘭納入直接管轄,就連自治權也失去。

英格蘭人政經全控制 愛爾蘭人僅當佃農

在地方上,愛爾蘭長期是佃農制度,地主多數是住在英格蘭的新教徒,本地天主教徒愛爾蘭人只能擔當農奴。再加上失去自治權,連地方勢力都失去,愛爾蘭人受盡歧視,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資,擔當新教徒地主賺錢的工具人。

愛爾蘭人三餐食薯仔 男人每日可食70個

這種情況本來就令愛爾蘭人很不滿,到了1845年起多年薯仔失收,終於引起大災難。當時歐洲薯仔受到一場名為「晚疫病」(Late Blight)災害侵襲,薯仔嚴重失收。愛爾蘭土地貧瘠,當時大約三份之一耕地都是種植薯仔,人們三餐主食就是薯仔,一個成年男人每日可以吃掉70個,一旦失收將嚴重影響當地人生命。

時至今日,愛爾蘭人仍然希望統一北愛爾蘭,總理肯尼就曾表示,希望愛爾蘭全島統一可納入英格蘭脫歐的談判條件之一。(路透社)

薯仔失收地主懶理 6年餓死150萬人

農作物失收本應由政府出手救濟,但是倫敦政府卻坐視不理,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上帝對愛爾蘭的懲罰。另一方面,這些新教徒地主「理得你死」,只顧將農作物出口,看到有愛爾蘭佃農走去要求糧食救濟,竟然武力將他們趕回薯仔田裡,甚至逐出耕地,趕到山中去。

1845年至1850年間,愛爾蘭約有150萬人活活餓死。

6年大饑荒的結果,是愛爾蘭人與英格蘭人種下血海深仇,而愛爾蘭人亦自此決意爭取獨立。

復活節起義失敗 愛爾蘭獨立里程碑

1916年復活節,愛爾蘭志願軍及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策動起義,佔領首府都柏林多處重要地點,並在市中心宣讀《共和國宣言》,單方面宣布愛爾蘭共和國獨立,史稱復活節起義。這場僅有千多人的起義,6日之後被萬幾人的英格蘭軍隊鎮壓,以失敗告終。但在英國政府處決多名起義領袖和參加者之後,愛爾蘭人由原先反對貿然起義,轉為反對英國統治。

1918年,部份有份起義的人籌組政黨,贏得下議院多數議席,1919年爆發了愛爾蘭獨立戰爭。這次戰爭最終成功,雙方在1922年簽訂了條約,成立愛爾蘭自由邦,管治除了北愛爾蘭之外的愛爾蘭島。亦因此,愛爾蘭人視復活節起義為建國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到了今天,大饑荒種下北愛爾蘭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敵對關係仍然持續,除了不時有各種示威抗議之外,人們與陌生人交談,會先問對方住在哪裡,判斷對方來自新教還是天主教社區,再去決定對待他的態度。(路透社)

饑民逃到美國 紐約愛爾蘭人多過都柏林

薯仔不單止影響愛爾蘭及大英帝國的興衰,更影響了美國人口結構。原來1845年大饑荒,有大量愛爾蘭人坐船逃到北美洲,6年大饑荒期間這些移民船隻多達5,000架次。以1850年來說,紐約市的愛爾蘭人佔總人口的26%,比起居住在都柏林的愛爾蘭人還要多。

但不是人人都這麼有運逃出生天,要知道這批愛爾蘭人本身就面對饑荒,身體虛弱兼糧食不足,船上的衛生環境也不好,最終數以萬計船民未能看到新大陸,就在波濤之中魂歸天國。

甘迺迪、福特、佐治古尼 均有愛爾蘭血統

有幸逃出生天的愛爾蘭人,最終成為北美重要的人口組成部份。美國有數以千萬計國民有愛爾蘭血統,當中政經名人包括總統約翰甘迺迪、列根、克林頓,以及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而擁有愛爾蘭血統的娛樂界名人則有Mariah Carey、沙朗史東、佐治古尼及羅拔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