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菜‧從薯仔看世界】當蘇格蘭有「薯仔假期」 港農卻難租地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秋天,農夫把發了芽的薯仔切成雞蛋大小埋在土裏,3個月後的今天,掘開泥土,一塊薯仔就變成了一抽。蘇格蘭人Will來到朋友家駒的農場「小農田」,邊掘邊笑說:「好懷舊。」——蘇格蘭的學校每逢薯仔收成季節,都會放兩星期假,小朋友都叫它「薯仔假期」。農夫家駒直呼:「農業與生活接得這麼緊好正啊!」

2月正是收薯的好時節,你看,薯仔在冬日的陽光下閃閃發亮!(黃妍萍攝)

冬天恩物:蕃茄薯仔湯vs薯仔大蔥湯
 
來到冬天尾聲,又是薯仔收成的時候——再不收,到了春天泥面的植株就要開花,薯仔就要變成下一輪的種子了。因為薯仔易種,不少農夫都會種些來「傍身」,近年更有組織發起「香港好薯」計劃,推廣在社區種薯——只需一個麻包袋和一堆泥,加上一個發了芽的薯仔和充足的日照,就能種出美味的薯仔。冬天收成後,配上同樣當造的蕃茄,正好煮成港人的經典住家菜蕃茄薯仔湯。

香港有蕃茄薯仔湯,蘇格蘭也有薯仔大蔥湯。Will是蘇格蘭人,10多年前離開家鄉來港任記者,卻仍然記得小時候常被媽媽叫去花園掘薯仔的往事。「外面好凍,但進到廚房,一鍋溫暖的湯煮好,好舒服。」愛乾爽和陽光的薯仔,在蘇格蘭的收成季節在10月,正是要步入嚴冬的季節,之後陽光不多,而香港因只有秋冬較乾爽,因而在10至11月種效果較好。

薯仔是蘇格蘭的主糧,每到10月,所有學校都會放2星期假,小朋友從課室回到田野,密密掘薯仔。「整片山都是,真的要掘2星期。」Will笑說。

香港也有整片田的薯仔。最右那棵深褐色的便是薯種,抽取養份給其他薯仔成長後便成了現在的模樣。(黃妍萍攝)

在田野察覺時間流動

本地農夫家駒聽到蘇格蘭有薯仔假期,直呼「好正」:「農業是這麼融入生活。」他本是中學教師,3年前辭職,半農半教書。「有了種植的生活是很不同的,和食物近些,例如你收了些東西回家吃,那種好吃是你之前那2、3個月工作它給你的反饋。」

除食物外,務農也讓人和大自然近些。Will小時候掘薯仔,特別感覺到泥土的濕冷,家駒則發現香港的土多是沙質的。Will又想起與田為伴的童年,家後面不是高樓而是森林。在那裏,他留意到冬天時樹葉會全部落下,「你會感受到時光是如何流動。」說着他彷彿回到那時,看到日與夜就在那樹葉後的天空交替。

Will離開了蘇格蘭的田野多年,來到元朗八鄉,終於能重新走進自然之中。(黃妍萍攝)

農地租約短 落地生根難

在元朗八鄉,日夜也顯得分明——夏天時老農4點多起床割菜,6時多天黑了就休息。6年前家駒參加菜園村護村,見到這種日復日的專心,嚮往起農耕生活。耕田時每一個動作都有實際用途,比起常要做很多沒人看的文件的教職,家駒不由得走向了前者。

3年前,他開始在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於輞井圍的農田工作,教街坊種植。幾個月前合約完結,他來到八鄉,開出他的一片「小農田」。Will掘薯仔會想起蘇格蘭故鄉的土地,家駒卻說對這片農地沒什麼感情,他帶點無奈地說:「可能是因為由你去種的時候,你就不知道幾時要走。」現在香港的田租約通常只有1、2年,他在八鄉的這片地,也只簽了2年。落地生根,並不是容易的事。

能夠有田可租,已經是農夫的小小幸運。圖右為農夫家駒。(黃妍萍攝)
農場的附近正是廣深港高鐵工程的其中一段,該片農地被借用了幾年,遭鏟平、堆放泥頭,現在說要還完,卻未必再適合耕種。(黃妍萍攝)

農友教種薯 秘訣:壢闊、覆泥均衡、不淋水

然而他還是興致勃勃地試着不同的種植方法。從前種薯仔他會落很多豆腐渣作肥料,這次試試不用。在佈滿農田的八鄉,常常有老農經過指點,有人說:「壢不要修得這麼窄,薯仔要向橫生的。」另一老農又說:「(薯仔)不用淋水的。」還有農友教他為薯仔覆泥要蓋在每一個分枝。

收成當天,家駒一邊掘一邊算着:「咦,這壢好像真的多些(薯仔)呢。」綜合各方意見的那2壢田,成績果然較好。知道了種薯仔原來可以不淋水,他禁不住偷笑:「好像有得偷懶。」

當天他率先帶了些薯仔回家,讓Will煮出蘇格蘭的傳統菜——薯仔大蔥湯和燉羊肉薯仔煲。即使是水煮,薯仔的味道也比一般香濃。吃完這頓飯,家駒又準備下田,捉蟲除草,像他所欣羨的老農夫一樣,繼續踏實地生活。

想買小農田的菜?可循小農田臉書聯絡。

薯仔之後,下一樣收成的就是栗米了。(黃妍萍攝)